关于首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思考

关于首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思考

当前,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时期,加快建设和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和政府的重要作用,对于完成好国家赋予北京的重大任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已有良好基础

“十三五”时期,首都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首都的建设和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新特征:在经济发展方面进入了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阶段,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进入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阶段,在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进入了加强服务管理创新的阶段,在文化建设方面进入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阶段,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入了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阶段。特别是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央赋予北京的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和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总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破解大城市病,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保障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对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当前首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已具有一定基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首都资本市场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初步建立。在中国证监会推动的全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两所两系统”(上交所、深交所、新三板、中证报价系统)整体格局中,“两系统”已落户北京。截至2015年6月底,北京地区上市公司总数为260家,仅次于江苏省,位居全国第二,其中主板137家,位居全国第一,中小板44家,位居全国第四,创业板79家,位居全国第一,已形成主板的“北京板块”,创业板的“中关村板块”。新三板北京地区挂牌企业453家,占新三板全部挂牌企业总数的17%,位居全国第一。中关村股权交易集团展示企业614家,挂牌企业27家,登记托管企业341家。中证机构间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已累计发行产品2567只,交易规模2518亿元。

各类金融机构和组织不断积聚。北京地区已拥有证券公司19家,位居全国第一。基金公司18家,仅次于上海和深圳,位居全国第三。期货公司21家,仅次于上海,位居全国第二。登记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管理机构 2589家,管理资本总量1.5万亿元,仅2015年上半年,股权投资案例就达821起,投资金额459亿元。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证信息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资本市场重要基础性平台公司先后在京设立。中国证券业协会、基金业协会、期货业协会和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等行业自律和发展组织的作用发挥也日趋充分。

与资本市场有关的金融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农业银行发行400亿元优先股,为境内完成的第一只优先股产品。“中国网通应收资产支持收益凭证”等资产证券化产品实现了国内首发。互联网证券业务试点加快推进。金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对上市公司服务促进首都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北京市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融资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关于推进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陆续出台。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显现。“十二五”期间,北京地区上市公司首发、增发和配股再融资额达到4624亿元。北京地区发行金融债存量187只,金额13896亿元,公司债存量117只,金额2106亿元,企业债63只,金额1275亿元,中小企业私募债71只,募集资金125亿元。

与此同时,首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也还存在以下不足: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比例偏低;中小微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很突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仍存在短板,作用发挥不充分;金融发展环境与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城市相比差距仍较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