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群团升级版需要互联网思维

打造群团升级版需要互联网思维

原题:群团改革再出发的必然逻辑

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总工会改革试点方案》《上海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等文件。

在此基础上,上海推出“1+3+X”群团改革方案,即全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工青妇三家各自的改革实施方案和推进改革的相关配套文件。此次群团改革,是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旨在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全面解决长期以来群团组织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突出问题。诚如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韩正所言:“这次群团改革,不是一次小修小补的调整完善,是一次深刻的自我革新。”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群团改革历程,探究群团改革再出发的必然逻辑,有助于深刻理解并积极推动正在展开的群团试点改革。

以壮士断腕之势解决一揽子问题

1978年以来,随着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的改革进程,群团改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88年工会、共青团、妇联响应党的十三大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分别提出各自的体制改革设想。二是1993年3月,为了与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要求相适应,遵照党的十四届二中全会要求,工青妇分别出台各自的改革方案。三是2000年12月,中办、国办发布《关于印发〈21群众团体机关机构改革意见〉的通知》,推进群团改革。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探索破除行政化路径的同时,群团的领导体制、业务流程、工作方法、干部管理、经费使用等却在“参公管理”中悄然与党政机关趋同。形势教育人,危机倒逼改革。目前群团改革的核心是要通过制度创新,一揽子解决日积月累的“四化”问题。

关键要从体制机制和组织管理体系上进行变革。这样的变革,必然会涉及群团组织的资源、权力和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也会牵涉一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关联变化,产生一定阵痛是必然的。倘不如此,群团改革就很难走出一条新路来。

以系统改革实现群团整体性发展

正如钱学森所说的“社会是一个特殊复杂的巨系统”一样,群团改革不是某一家群团的事情,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会涉及政治体系、社会体系甚至市场体系的方方面面。

这里有一种由内及外的改革逻辑:

一是调整群团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上海方案明确指出,完善组织设置是关键,干部管理是重要突破口,运行机制是核心。即使讲上一万条的理由,解决问题还得先从自身下手。比如建立适合群团组织特点的人员遴选机制和干部考评机制,推动群团事务的扁平化运作,机关编制的“减上补下”,优化调整内设机构,等等。

二是加强群团组织协同运作。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是拱卫党的外围组织,只有实现有机联动、深度融合,才能避免条线分割、各自为战,才能合理设计项目、有效利用资源,才能形成群众工作的合力。

三是确保相关领导、支持、保障同时到位。此次群团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组织部、编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务员局、财政局、审计局、发改委、经济信息化委等重要职能部门。如果群团的机制转变了,外围的相关机制还是老一套,这样的改革同样不可能深入持久。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