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互联网+”拯救中国制造业

用“互联网+”拯救中国制造业

很多年前,受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开放的影响,一些企业老板涌向广东等沿海地区掘金,上演了“第一次孔雀东南飞”潮;多年以后的今天,受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低成本吸引,“第二次孔雀东南飞”潮上演。

“第一次孔雀东南飞”可谓中国制造业的喜剧,使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是珠三角和长三角获益于制造业而经济高速发展,也使中国逐渐成长为全球制造业大国。现在,受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以及东南亚地区土地、人力等低成本要素的吸引,中国对全球制造业的魅力不再——“第二次孔雀东南飞”正在上演。

制造业逃离中国,珠三角的东莞和番禺等地大量出现“人去厂空”的萧条景象;长三角也面临着产能过剩、内外需不足、产品价格下滑、融资和用工成本持续上升等问题。“第二次孔雀东南飞”带给中国市场的似乎是悲剧。

不过,全球市场是开放的系统,资本流动的原动力是利润。哪里土地、劳动力和资源成本较低,有利可图 ,资本就流向哪里。简言之,如果东南亚成本要素高企,欧美市场制造业成本低廉,全球制造业也会从东南亚流向发达市场。就此而言,“第二次孔雀东南飞”并非悲剧,而是警示和机遇。

中国制造升华为中国创造,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多年前顶层设计不仅有预判,而且有战略布局。但是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时间,甚至要经过阵痛期的考验。现在,考验期已经来临,传统的低端、粗放、低附加值和劳动密集型的代加工模式,已经走投无路。莫说土地、资源和中国产业结构不再支持传统的低端代工,人口红利的萎缩和劳动力价格的提升,也倒逼这些低端制造业逃离中国。据《经济学家》杂志数据显示,中国的制造业领域的平均劳动力成本是每小时3.27美元,比越南高三分之二,比马来西亚高四分之一。这更加说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在中国已经不可持续,自会拓展其新的生存空间。

繁华散尽,是再创辉煌还是徒留悲歌?珠三角和长三角面临着严峻的抉择。传统制造业留不住,劳动力成本降不下来,只能选择转型升级。转型升级的路径很清晰,就是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但是中国创造和制造不仅需要新的产业发展思路,更需要人这个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从动手到动心动脑的转变。战略层面,中央已有《中国制造2025》“工业4.0”规划,也有“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指导意见,更有资本、市场等更加契合全球化竞争的系统化改革举措,如何激活13亿人的大市场,让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从低端粗放升格为“高、大、上”-即以资本和技术优势来体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