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拥堵费”堵塞了民心
征收拥堵费若是真能治得了拥堵倒也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是,无论是从收费标准来看,还是从征收区域来看,收费毕竟不是治堵之本,更不是一个万全之策。一来大部分市民会因为额外的费用开支而产生抱怨心理;二来实行区域收费还有可能招来其它片区的交通拥堵,偶尔一两次可能大家都不会太在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开支的拥堵费就会越来越多,而交通和空气环境又得不到明显的改善,老百姓的怨气必然会越来越大,到时候政府所要承受的压力就不仅仅是上级的,更多的便是来自于民众。一边要拿出整治的实效来向上级和人民交差,一边又要想办法平息民怨,如此一项“买卖”,老百姓何来受益?此时此刻若收取拥堵费,今后必然导致政府和民众的心塞。
俗话说:治病必先寻找病根。交通拥堵除了车流量增大以外,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内因,那就是道路和城市规划设计,如若城建部门和环保部门能够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也能够针对地区人口差异及经济状况作出因地制宜的规划和设计,如若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能够尽职尽责深入调查了解,多走访多学习,多研究多出谋划策,城市和道路的规划蓝图就会比较合理化和规范化。
当然,并不是指责政府的不为或者乱作为,只是想以此说明一个问题:整治交通拥堵,不能简单粗糙地依靠拥堵费来整治,要治也得从政府自身入手,重新规划道路交通自然会费时费力又费财,当务之急就不仅要想办法尽量减少财力物力的消耗,又要争取在整治交通堵塞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
要遏制交通拥堵,政府和社区、单位都有责任,限号本来是最理想的上上策,但关键是在执行时要有相关部门的监督,社区、单位对小区、职工的出车情况要做具体的登记备案,并公开监督举报平台;另外,同事之间,邻居之间“拼车”上下班也能够尽可能地减少车流量,同时又节约了生活成本,减少了空气污染,同事关系、邻里关系也会更加融洽,这样的整治策略也才能体现民本思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