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之家 丨 实现环境良治 要防范“破窗效应”

网友之家 丨 实现环境良治 要防范“破窗效应”

核心提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由“破窗理论”,可以联想到另一个心理学家威尔逊的“护花原理”,“花园的美丽,需要人们用心灵的美丽来保护和保持,”道理推而广之,环境同样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环境优美、整洁,人们赏心悦目,同时自觉、主动的维护,即便个别低素质者恶意破坏,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扩大污染物总量控制范围,将细颗粒物等环境质量指标列入约束性指标;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绿色发展基金;到2020年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的一些新目标、新理念,勾勒出“十三五”时期我国环境治理的新图景。(10月12日 中国青年网)

雾霾袭城,水体黑臭,土壤污染……当前生态环境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系统推进环境保护的难度大,环境问题反复治理反复出现是推进实现环境“良治”道路上难啃的“硬骨头”。

在与朋友聊及环境问题反复治理问题时,谈到了“破窗效应”这种现象。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玻璃窗户,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环境保护是也是两会上的焦点话题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的讲话,出席江西代表团活动时,严肃指出:“生态等到污染了、破坏了再来建设,那就迟了。对于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绝不能手软,不能搞下不为例,要防止形成破窗效应。”古语云:“小不补,大尺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慎微”、“慎始”。

长期以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一直处于“局部改善、整体恶化”的态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要求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就要求从改善范围和领域上要全面,从改善程度上要明显,惠及对象要覆盖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于环保而言,破窗效应体现在,当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时,下一个行动者会更不在意环境的破坏,反之,如果环境得到修复,那么,其他人就会自动地注意环境维护。对于实现环境“良治”,应加强生态环境日常监管,阻止环境污染行为,阻止破窗效应的扩散,让环保行动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由“破窗理论”,可以联想到另一个心理学家威尔逊的“护花原理”,“花园的美丽,需要人们用心灵的美丽来保护和保持,”道理推而广之,环境同样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环境优美、整洁,人们赏心悦目,同时自觉、主动的维护,即便个别低素质者恶意破坏,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说,将美好的品德付诸实施更容易让人作出正确的判断。实现“十三五”时期我国环境治理的新图景口号已经拉响,“做环保”的行动是未来的重中之重,从政府主导向社会共治、多方制衡转变,实现环境“良治”,需要每一个个体都将环保观念深根与心,以“勿以恶小而为之”之心去守护共同的家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