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阶段性特征与主要任务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阶段性特征与主要任务

重视与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呈现许多新特征,面临许多新挑战和新任务。正确认识与科学把握这些变化,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发展的规律,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前提,是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弘扬民族精神和主流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客观需要。

一、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阶段性特征

当前,对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以有两个基本判断:一是我们正在新的起点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二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形势也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突出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从国际形势看

随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正在大调整大变革,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受到质疑,变革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呼声高涨,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全球展开,不同制度模式和发展道路的博弈拓展到各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与外部世界的利益摩擦、价值碰撞、舆论交锋更加突出,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愈加深刻复杂,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

其一,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西方对华认知正在发生重要转变,中国引导西方对华认知面临重要机遇。但机遇也意味着挑战。如何向国际社会全面客观介绍中国,为实现我国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汇聚更多的正能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其二,西方社会制度失衡、失灵、失效,美国等西方国家把中国的发展壮大视为对其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的挑战,以一种价值观的傲慢,极力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插手和渲染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事件,动辄对我国政治体制、经济形势、社会问题、文化传统等进行攻击污蔑、恶意唱衰、造谣抹黑。

其三,国际舆论与国内舆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越来越深,国内事件对外溢出效应和国外事件对内刺激效应相互叠加。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相互作用,国际热点问题很快传到国内,国内形势中的国际因素越来越引起国际聚焦,国际舆论的国内因素迅速在国内发酵。

(二)从国内形势看

我国发展依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条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意识形态的风险与挑战,在于能不能凝聚共识、汇集力量,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共同奋斗。

首先是利益问题。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带来了历史性进步,也带来了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不同利益群体、社会阶层和社会成员的利益差别上。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还很突出,民生保障的期望与社会建设的进程存在差距,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利益结构错综复杂,等等,使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难度加大,扩大利益交汇点、提高思想共识度的任务越来越重。

其次是价值和观念的问题。社会变革深化,社会节奏加快、竞争加剧,带来了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社会思想意识日益活跃,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使处理好一元化指导思想与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关系,做到主导、主动、主流,有效引领社会思潮、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任务越来越重。

再次是诉求表达和情绪问题。由利益问题引发的社会问题、民生问题、突发事件和群体事件增多,造成人们情绪的波动和思想的困惑,政治诉求、价值诉求日益强烈,不信官方信民间、不信澄清信谣言的不良社会情绪导致心理失衡,催生社会事件,使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任务越来越重。

最后是上述各种问题相互交织。社会现实问题、利益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价值观念问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和非理性表达方式相互交织,主流与非主流价值观念相互交织,使融合各种社会思想意识面临很多困难。

(三)从党内形势看

在我国,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和时代的重任,有站得住、行得远的坚固根基,但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执政条件和党员队伍组成结构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内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也十分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另一方面,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但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

(四)从网络环境看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具有全球性、虚拟性、互动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加大了不同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的冲突,也弱化了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力,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

首先,互联网正在深刻改变着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网络化生存、网络化生活成为常态,是各种社会思想和利益诉求的集散地。网民随时随地跨地域联系互动、讨论问题、频频发声,影响公共事务、公共事件。

其次,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已成为兼具信息发布、舆论传播、社会动员等多种功能的聚合器。真实的、虚假的,理性的、非理性的,正确的、错误的,各种思想舆论在网上相互叠加,使得有效控制其负面影响的难度明显加大。

再次,互联网正在重塑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使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相互延伸,现实社会的矛盾问题越来越多地反映在网上,网上的言论观点和组织动员对现实社会发生作用。两个舆论场相互作用、相互激荡。

最后,互联网正在成为渗透与反渗透斗争的主战场。美国等西方国家掌握了互联网的先发优势、话语优势、技术优势,鼓吹“网络自由”,推行政治霸权、文化霸权、数字霸权,企图把西方价值观无障碍地渗透到中国。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