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高干子弟”杨升庵如何做人与做官

品读“高干子弟”杨升庵如何做人与做官

说到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能哼唱的人不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但要说出这首词的名字及作者,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这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升庵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其写作背景为: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杨升庵获殿试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正好有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面对此情此景,杨升庵突然生出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杨升庵(1488-1559),名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朝著名文学家。史料记载,他的家世显赫,祖父杨春,做过做过湖广地区的提学佥事,相当于今天的省教育厅厅长;父亲杨廷和,更是明朝大名鼎鼎的一代贤相,先后服侍过宪宗、孝宗、武宗、世宗4个皇帝,并在武宗朝和世宗朝担任内阁的首辅大臣,也就是宰相,位居百官之首。如此看来,杨升庵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官三代”。

杨升庵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干子弟,但他没有变成一个坑爹的纨绔子弟,要归功于严格的家教。杨氏家族家学渊源、家风淳正。杨升庵23岁便考取状元,是明朝四川地区唯一的状元,曾任经筵讲官,也就是为皇帝讲书的官员。受父辈影响,他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公元1524年,在明朝著名的政治斗争“大礼议”事件中,触怒嘉靖皇帝,被罢官杖责,并终身流放云南。(12月23日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杨升庵能得到中纪委推荐,其中必有过人之处,值得玩味和品读。

品读杨升庵家训。“四重”“四足”家训至今读来仍然有积极意义。“四重”家训即:家人重执业,家产重量出;家礼重敦伦,家法重教育。“四足”家训即:茅屋是吾居,休想华丽的。画栋的不久栖,雕梁的有坏期。只求他能遮能避风和雨。再休想高楼大厦,但得个不漏足矣。淡饭充吾饥,休想美味的。膏粱的不久吃,珍馐的有断时。只求他粗茶淡饭随时济。再休想鹅掌豚蹄,但得个不饥足矣。丑妇是吾妻,休想美貌的。只求她温良恭俭敬姑嫜。再休想花容月色,但得个贤惠足矣。蠢子是吾儿,休想伶俐的。聪明的惹是非,刚强的把人欺。只求他安分守己寻生计。再休想英雄豪杰,但得个孝顺足矣。这些,无不在教育子孙修身、齐家、做人、做事。真正做到“四重”“四足”,足以安身立命,今天亦然。

品读杨升庵做人。他20多岁时写的一首《自赞》诗:谅无补于事业,要不负于君亲。一语成箴,是为其一生真实写照。抛开时代局限不说,单就“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就让人肃然起敬。是啊,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员,尚且能够说出“面临有利可图的事,不敢抢在别人的前面去谋取;看见正义的事,不敢走在别人的后面而回避,一定见义勇为”这样的话,并且身体力行,实在难能可贵。反观今天的“老虎”“苍蝇”们,也不及此境界啊。

品读杨升庵做官。在最惊心动魄的“大礼议”事件中,皇帝僭乱了礼法,他约集大臣200多人力谏,并激动地说,“国家养士150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正是文人之操守、之忠直。最终,他从前途无量的五品京官,到遍体鳞伤的的流放者;从名动天下的状元,到为天子忌恨的罪人——从繁华的京城,谪戍到蛮荒的云南边疆。

纵观杨升庵做人、做官,和其一脉相承的家训息息相关。哪怕在长达30多年的贬谪生涯里,他也不忘帮助别人。如此积极乐观,既成就了一代鸿儒,也闪耀其高风亮节。

历史的风云散去,一切尘埃落定。细细品读杨升庵,可以增益国学,可以感悟如何更好地践行“三严三实”,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丰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