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江苏要实施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大幅提升网络制造和智能服务水平。企业互联网化提升是在两化融合基础上的更深层次改造,是运用信息技术研发新产品、引领新应用、发展新模式、创造新业态的过程,既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又能从根本上加快企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构筑转型升级新优势,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
一、实施企业互联网化提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演进规律看,基于互联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形成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跨空间、协同化、泛资源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形态,传统企业组织扁平化、网络化不断深化,平台化、生态化等生产组织方式不断兴起。发达国家政府和产业界高度重视这一趋势,积极推动工业4.0、工业互联网的部署应用。我省也要促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使互联网成为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看,平稳度过新旧产业和动能转换期,需要有强劲有力和恒久持续的动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在企业层面实现互联网化提升,有利于从微观上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开辟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从我省两化融合的基础条件看,江苏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92.17,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大量江苏企业选择使用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实施改造提升,为深化互联网应用打下了十分良好的基础,使企业能够全方位、多层次、跨领域、一体化,实现全业务、全流程、全链条的互联网化提升。
从企业互联网化的实践进展看,信息技术在我省规模以上企业的普及应用情况良好,65.5%的企业实现了管理、营销等单项业务环节的互联网化。但相对于网络经济的巨大空间,我省企业对互联网的挖掘和利用还远远不够。企业一旦找到了“互联网+”这把打破困局的“钥匙”,就能迎来新一轮的快速成长。
二、明确企业互联网化提升的目标和方向
总体目标:“十三五”期间,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提质增效”为着力点,推进企业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协同化,到2020年,企业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关键业务互联网化率提高20个百分点,重点管控系统集成覆盖率提高30个百分点,形成以融合创新、开放共享为特征的运行模式和生态体系。
按企业规模,大中型企业应推动实现从优化重组到跨界融合、垂直管理向扁平运营、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全面转型。规模以上企业应实现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和融合创新的跨越。小微企业应加快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应用。“十三五”期间,大中型企业关键环节互联网应用实现全覆盖,重点管控系统普及率达95%以上、集成覆盖率达5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的比例达80%以上;万家以上小微企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型(O2O)的普及应用。
按产业形态,工业应打通生产运营全过程。生产性服务业应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外延。互联网产业应实现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的爆发增长。“十三五”期间,培育发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示范企业500家、制造业服务化骨干企业80家、B2B行业特色电子商务平台100个,形成200个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示范带动项目;新增互联网百强企业10家以上,建成20个互联网产业园、40个互联网众创园。
按提升重点,智能生产型企业应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制造服务型企业应专注于产品设计等高附加值业务,提供线上线下智能化垂直化服务。平台支撑型企业应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资源,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融合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驱动型企业应推动大数据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流程各环节的深度应用,分析感知用户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