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首要原则(3)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实现全面小康的首要原则(3)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的重要遵循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已作为首要原则写进《建议》之中,现在的关键是要把这个原则转化为全党全体人民的思想认同和实践遵循,使之真正对象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及其成果。对此,《建议》作出明确的规划和安排,突出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原则的目标引领性和实践标准性,尤其是强调了全体人民共享、生活水平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等方面的内容。

人民是否真正成为成果的享有者,是判断是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根本标准。为此,《建议》第一次把共享作为引领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明确提出来,将其提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理念的提出和践行,必将进一步推动和丰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及其成果形态的人民性。比如,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在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在社会保障方面、在医疗卫生保障和食品安全方面,《建议》都作出了具体部署。

贫困人口是否脱贫和脱贫程度,是衡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否真正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标志。为此,《建议》 把贫困人口脱贫问题作为一项攻坚工程加以突出强调,明确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必须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 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 提高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脱贫攻坚重点;为了切实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

全面小康的根本主体是人民自身,因此必须把提高人民群众的主体素质置于重要地位。为此,《建议》高度强调全面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高度强调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以创业带就业,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促进劳动者自主就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和企业合法权益,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服务能力。

一个地区、一个群体也不能少,一个方面也不能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性和总体性要求。为此,《建议》 强调要保证区域协调和平衡发展,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和标准。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强调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特别是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突出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方面,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突出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人的素质的要求。

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此,《建议》高度强调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针对性地提出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环境状况恶化、空气质量下降、自然资源受损等状况必将得到极大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也将得到极大提高。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