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老龄化速度很快
还有一个就是老龄化问题。虽然我们现在的老龄化还不能说是深度老龄化,还处于老龄化初级阶段,但是速度很快。根据联合国人口署的预测,我们大概在2050-2060年这个阶段处于老龄化的高峰,可能会出现20%多的老龄化率,65岁以上的老人要占到四分之一,也就进入到类似日本的状况,甚至超过日本。因此,我们确实要未雨绸缪。
当然,我们要未雨绸缪,还要反对杞人忧天。不能说我们现在老龄化很严重了,人口红利马上就消失了,经济马上就动弹不得了。这个认识是不对的。我们的人口红利是有的,只是会减少。人口红利减少,就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下降。我们劳动年龄人口是9亿多,总人口是13亿多,大概有4亿多非劳动年龄人口。劳动是生产力,劳动是财富之源,有人劳动就有财富,有财富就有经济的发展,有经济的发展,大家就有收入。红利就是收入,红利就是财富。
从绝对量来看,我们的劳动力人口有下降的趋势,但是我们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仍然大于50%。只要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50%,人口红利就在。所以,不能认为人口红利马上就消失了。
4.社会保障覆盖还有空白点
由于我们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有扩大趋势,以及老龄化等问题,我们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当然,我们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说,我们社会保障的覆盖还有一些空白点的问题,还有精准扶贫问题。为什么中央领导一再强调精准扶贫呢?精准扶贫是说,他是贫困人口,我去扶持它,他是贫困人口,我给他脱贫。这个人并不是很穷,甚至相当富,你去扶它,那就扶错了。这是一个大问题。不贫的你扶了半天,贫的你没有扶着,那就是没扶准,我们叫做瞄准率差。这个问题要坚决解决。
汪洋副总理是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组长,他曾经就讲到,一定要精准,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就是我们社会保障需要完善的重要方面。通过建立健全制度,通过完善相关的技术方法,通过指纹识别,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收入的统计等,真正去救助贫困人口,真正实现脱贫。
5.养老负担畸轻畸重
我们还存在着养老负担的畸轻畸重问题。比如说,我们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在广东、浙江等地,由于人口结构、劳动力结构比较年轻,养老金的结余就多。一些老工业基地,人口老龄化比较严重,比如说东北地区,养老金的压力就比较大。这也是中央为什么要提出基础养老金要逐步实现全国统筹的一个缘由。
由于各地的负担畸轻畸重,就带来了企业竞争环境的不公平。比如说,我们东部沿海地区的养老保险缴费就比较低,因为有结余。我们实行地方统筹,它们有权降低费率,有些企业缴费12%。北京企业缴费是20%的,上海也是20%,当然有些地区超过了20%,黑龙江有一些地区还可能更高。这样的话,我们企业的投资成本就不一样,就带来马太效应。东南沿海地区成本低,我在那里给员工缴费是12%,在这里是20%,我肯定去东南沿海投资,而不在你这里投资建厂。为什么呢?因为劳动力成本高。这样,越在那儿投资,劳动力人口越多,就带来养老负担的畸轻畸重问题。这个问题要引起关注和重视。
6.社会保险的转移接续难
流动是常态化,我们不可能终生在一个单位。尽管我们出台了《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还存在转接过程接续难的问题,这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加以解决。
当然,我们从长期来看,还存在社会保障支付压力的问题。总体来看,我们的养老金还是有结余的。截止到2014年年底,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结存是3.1万亿,居民养老保险结存是0.38万亿。我国去年的财政收入大概是14万亿。可见养老金结存是个很大的数据。
所以,咱们并不是没钱,关键在于不均。有一些地区当期的收支面临一些压力,我们通过转移支付和省际调剂,各地养老金都得到了保证。但是,这样一个长期的压力我们必须承认,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