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破垄断的铁总很难做到市场化

不破垄断的铁总很难做到市场化

在2016年3月17日将迎来它的三周岁生日。从当前的状况来看,铁路货运量持续下滑的趋势仍然没有任何好转迹象,铁总的债务也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严峻的形势倒逼铁路部门必须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市场化之路,而这场改革的核心是打破垄断,形成一套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管理和分配制度。(1月1日《中国经营报》)

人还是那些人,机构也还是那些机构,不能说因为换了个“马甲”,由铁道部变身为铁路总公司,就实现了所谓的政企公开,并最终对接上了市场化之路。市场化就是要尊重市场自身的规律,符合市场供需的要求,满足市场的实际需要,并在市场的竞争中去赢得主动。然而,尽管铁路具有不可或缺的战略地位,但若是铁总以我为主而非市场决定,那么铁路改革之路就会渐行渐远,既有的问题就始终难以得到解决。

那么,铁路行业的最大问题在什么地方,其实不在债务负担的越来越重,也不在面临的营运结构出现了分化,而在于僵化的管理体制,限制了其自身的活力。从行业上看,由于其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在全国没有第二家可以与之抗衡,自然也就无法形成同业竞争;从主体责任上看,由于铁路部门关乎于国家安全,因而也就不存在破产之虞,再多的债务也会有国家进行兜底。如同一些地方的地方债那样,加之缺乏绩效考核和评估机制,从而导致其管理的效益不佳。

重投入,轻产出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其实造成了其资源的分散化和重复化,效益不高的情况下,出现巨额债务就难以避免。按理说,在这种情况下,其必须进行内部的优化和重组,把一些优质的资产剥离出来,对一些亏损产业进行处理,以此不断优化内部的盈利结构;同时要对内部进行法人制式的改革,变时下的全面垄断向控股转变,充分给地方或者铁路局授权,允许他们成立独立的子公司,进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不是统一结算和调配,搞内部的平均主义或者均等化,从而既不利于提高积极性,又不利于解决懈怠性,体系内不能进行有效的竞争。

在体制外,随着公路营运、航空运营的成本越来越低,铁路运输的比较优势在不断下滑。铁路货运本是最有竞争力,也是盈利能力最强的部分,然而其货运量持续下滑的态势并未改变,其间固有整个经济下行的因素,但同时也跟其他行业的竞争力增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铁路行业可以说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如果不能顺应形势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从理念、机制和体制上进行彻底性变革,由时下的一家独大到股份制经营,由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法人转变,由行政长官决定向职业经营人转变,由重投入向重效益转变,那么其就很难做到市场化,也很难有效的对接市场化。

很显然,铁总作为既得利益主体,在长期的路径依赖之下,依靠自身来推动改革显然很难,这也是为什么实行公司化三年之后,其垄断格局不但未能破解反倒日益严重的原因。虽然铁总已有了企业化的外衣,然而其集决策权、营运权于一身,既具有高度的行政垄断性,又有高度的市场垄断性,再加上其特殊的战略作用,因而改革的动力不足,若没有外力的促进,下决心进行深层次的改变,先从内部管理创新开始入手,那么铁总改革之困就始终难以破题。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