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切实推进创新发展,着力提升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将改革创新贯穿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创新挖掘发展潜力,在改革创新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一)构建发展新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相结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形成有利于持续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营造有利于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流动的良好环境条件。
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同时注重通过市场机制激发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投资的积极性。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放宽市场准入,实行特许经营,建立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的融资方式、建管模式。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推动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市场化运作。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明确政府间支出责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鼓励政府采购优先使用创新绿色产品和服务。加快完善地方税制体系建设,积极落实财税优惠政策。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推进金融领域创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全面配套的地方金融体系。加强金融制度、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强信用体系、普惠金融和资本市场建设,建立信贷持续增长机制,增加金融有效供给。支持金融机构和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藏设立金融分支机构或发起组建银行、证券、保险、基金、融资担保等各类金融中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巨灾保险和农业再保险体系建设。推进金融机构网点和服务下沉,鼓励设立村镇银行,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地区金融服务。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经营自主权、薪酬分配权。建立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善国有资本战略布局。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推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规范国有资本运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我区国有企业与中央骨干企业、大型民营企业等开展合作。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完善电价形成机制。推动中央企业在藏设立子公司。深化价格和要素配置改革。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建立公开透明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实行负面清单制度,深化“五放、六支持”政策,完善财税支持政策,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完善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环境。实施中小企业素质提升工程。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深化农牧区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草场承包经营关系并保持长期不变,坚持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草场)经营权。健全农牧区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稳妥推进耕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草原确权承包登记,建立健全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开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稳慎推进农牧民宅基地用益物权抵押、担保、转让,建立农牧民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构建“一圈两翼三点两线”城镇化空间布局,统筹实施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项目,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制约。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规划、适度超前,加快国省道骨干道路建设,建成或开工建设拉萨至林芝、拉萨至日喀则、拉萨至那曲、贡嘎至泽当、卡若区至邦达机场等高等级公路;建设拉萨至格尔木、昌都至德格等进出藏快速通道。加快拉萨至林芝铁路建设,积极推进川藏及口岸铁路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所有县城通油路,具备条件的乡镇和行政村通硬化路,有条件的自然村和寺庙通公路。加大旅游景区公路建设。加强农牧区邮政业运输和投递网络建设。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完善交通运输和公路养护管理体制。
提升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坚持稳步开发本地优势能源与输入区外优质能源并举,加强区内外能源互联互济。加快建设川藏联网延伸工程,建成全区统一电网。科学开发水电资源。推进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清洁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合理布局水利基础设施,着力构建水利保障体系。有序推进重点骨干工程建设,加快拉洛等水利枢纽工程及水库、应急抗旱设施建设。加强重点地(市)和城镇防洪体系建设。加强农田水利、饲草料基地、农村“五小”水利工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建设,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保障城乡用水安全。
(三)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经济发展战略,实施产业强区富民工程,依托高原特色资源优势,促进产业聚集、联动、融合,大力培育具有地方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推进农牧业现代化。以保障主要农畜产品供给和促进农牧民增收为核心,优化农牧业生产空间布局,加快现代农牧业示范区和高原特色农畜林产品产业带建设。推进农田水利、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种子工程建设和牦牛、藏系绵羊等特色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扩大良种覆盖率,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农牧产业融合发展,优化农牧业结构,调整粮经饲结构,扩大人工饲草料种植,提高牧业产值比重。提高农牧业组织化程度,做强农牧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化合作社,推进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农牧业服务体系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特色农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推进农牧区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加强防抗灾体系和动物防疫专用设施建设,完善农牧业政策和保险保费补贴制度。
做大做精旅游文化产业。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加以培育壮大,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坚持“特色、高端、精品”导向,提升“人间圣地·天上西藏”整体形象,塑造旅游品牌,建设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无障碍旅游区。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五通两有”工程,实现3A级以上景区通油路、通电、通水、通宽带、通无线网络、有环卫设施、有咨询服务中心,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推进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加快发展唐卡、藏毯、演艺等文化产业,推动优秀民间民俗文化、藏医药文化、宗教文化、登山户外运动等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促进旅游业与文化融合发展。
稳步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打造“西藏好水”国际化品牌,推进要素整合、合理布局产能、提升工艺水平。加强水资源保护,强化地理标志保护、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完善产业链条、提高质量效益。
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西电东送”接续基地建设,合理开发水电资源,集中建设光伏发电产业区,推进覆盖藏、川、渝三省区的西南电网建设,实现清洁能源规模外送。加快高温地热潜力区勘查、开发与应用。
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交通干线和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重点打造拉萨物流中枢和日喀则、那曲、昌都区域性物流中心,引导扶持商贸物流向农牧区延伸。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加快藏药业、民族手工业、建筑业发展。按照国家战略需要,加强基础地质与矿产勘查工作,建设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加快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设有色金属产业基地。
积极发展新业态新产业。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扶持“众创、众筹、众智、众包”等创新模式,鼓励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商业模式、服务模式,推进产业融合,提升产业品质。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丰富金融产品,以金融业引领高端服务业发展。加快发展保健食饮品、休闲健身、康复疗养等健康产业。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型产业。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完善园区配套设施,优化园区发展环境,规范财税、土地等实体经济扶持政策,促进产业聚集发展。提升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格尔木藏青工业园区、达孜工业园区等功能,推进拉萨高新技术园区、西藏空港新区、昌都经济开发区建设。加强与对口支援省区的产业合作,积极建设产业合作示范区。
(四)加强创新驱动基础能力建设。着力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实施互联网带动战略,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全面发展,形成新的发展动力。
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管理规范、开放包容、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体系和机制。深入实施中央支持的重大人才工程,发挥科技、人才援藏机制和人才引进政策作用,大力引进与培育科技、教育、卫生、体育、藏医药、清洁能源、文化创意、农畜产品加工、天然饮用水等领域创新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立中青年人才队伍跟踪培养机制,建设一支行业领军人才队伍。鼓励发现、培养、集聚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牧区实用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人才在城乡、区域、行业间优化配置。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高原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拉萨科技孵化园,省部共建青稞种质改良和牦牛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藏文化传播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跨领域跨行业科技合作,积极推动援藏省市共建创业创新平台。加强高原特色生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实施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加强特色农畜产品研发、藏药研制和藏药材培育、高原能源开发利用、天然饮用水开发、高原地方病防治、高原健康保健、高寒建筑节能等领域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增强科技创新支撑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快推进行业标准化工作,加强我区特色产业产品标准制定和实施。加大金融税收支持力度,支持企业与区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研发、孵化基地,强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地位和自主权,推动企业创新实验平台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鼓励发展创客空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学知识普及。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强顶层设计,培育新业态,加快信息化进程。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实施“宽带西藏”工程,推进光纤到户。逐步消除移动通信盲区,提高农牧区信息网络覆盖水平,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合理规划云计算、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物联网技术应用。加快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推动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智慧城市,加快农牧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实施电子商务工程,搭建西藏特色优势产品“网上天路”。扶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发展,加快推进藏语文信息化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