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十三五” 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7)

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十三五” 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建议(7)

七、切实推进共享发展,改善民生、凝聚人心

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动,突出重点、补齐短板,把我区建设成为基本公共服务优先区,让各族群众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问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任务,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健全整体攻坚机制。实施西藏特殊连片贫困区域专项规划,突出专项扶贫作用,巩固完善专项、行业、社会、金融、援藏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五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加大财政金融扶贫投入力度,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完善对口援藏支持扶贫开发机制。发挥驻村工作队和“双联户”的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参与扶贫开发。

落实精准扶贫举措。强化精准扶贫信息化管理,完善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机制,切实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科学设定扶贫路径,分类推进扶贫举措,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生态特别重要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缺乏劳动技能和因学致贫的实施培训和资助,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将低保政策与扶贫政策相衔接,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因地制宜解决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问题,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提高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和质量,推进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行脱贫工作责任制。实行扶贫开发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区负总责、地市直管、县抓落实、乡镇专干的扶贫管理体制和“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

(二)全面实施就业创业行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努力促进充分就业。

广开渠道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引导转变观念,鼓励到企业、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对口援藏省市、中央企业就业。

实施农牧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将城乡新成长劳动力纳入劳动预备制培训,逐步实现有条件的家庭至少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扶持发展带动就业强的产业,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国有企业、对口援建项目尽量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到城镇和企业就业、到内地经商创业。重点解决困难群体就业,推进残疾人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完善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支持创业活动,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积极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

(三)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农牧民增收为重点,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大力促进农牧民增收。大力培养新型农牧民,提高经营性收入,促进农畜产品商品化,提高生产经营在增加收入中的比重。依法保障农牧民务工薪酬收入,增加工资性收入。健全各项涉农补贴制度,保障农牧民转移性收入。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保障失地农牧民合法权益,增加财产性收入。

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完善最低工资制度,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加强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加快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企业职工收入增长和分配制度。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县乡一体化建设,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教育普及、补上教育短板、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

实施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坚持把双语教育贯穿始终,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水平。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加快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班)和城镇幼儿园建设。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及必要教学设备。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支持每个地(市)重点办好1所特色中职学校,职普教育比例大体相当。力争有条件的对口援藏省市支援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强化技能培训,培养更多西藏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

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办好一批工、农、医、管理、师范等紧缺专业,强化特色、提高质量。实施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提高农牧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比例。

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大双语教师、“双师型”教师和紧缺学科教师培养培训和引进力度,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稳步扩大内地西藏班招生规模,提高办学水平。

实施健康西藏工程。以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农牧区为重点,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各族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积极预防重大传染病、慢性病、高原病、地方病、职业病和精神疾病,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城乡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深入实施“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

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力度,加强自治区、地(市)两级医院建设,加快重点县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健全人口健康信息系统,发展远程医疗。

发展藏医药事业。建立适应藏医药事业发展的管理机制。完善藏医医疗服务资源配置,健全基层藏医药服务体系,提升藏医药服务能力,实现所有县(区)、乡镇、村藏医药服务全覆盖。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订单式定向培养医疗人才力度,加大对全科医师、住院医师和基层藏医药技术人员培训力度。鼓励引导医务人员到基层服务。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深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模式。支持社会办医。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发展。推进新媒体全媒体融合发展,加强报刊、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建设,完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广播影视节目覆盖、译制和民族文字出版能力,进一步规范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字使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引导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

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围绕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和创新文艺创作机制,大力推进国家一流艺术家西藏题材创作工程,加大以藏语言文字为主的舞台艺术、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和数字文化等创作和供给力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藏学研究,推进新型智库建设。

努力建设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实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程、世界记忆保护工程,加大文物、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藏文古籍保护力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强化社会保障。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

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政策,加强社会保险经办能力建设。

完善农牧区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立完善城乡居民大病、慢性病大额医疗救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制度。鼓励城乡居民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加强残疾人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养老、社区服务体系和儿童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公共租赁住房、干部职工周转房等住房保障。

推进人口事业发展。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和完善优生优育政策,健全妇幼保健和基层优生优育服务体系,改善出生人口素质,提高人均期望寿命。积极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