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评价改革关键在人(2)

科研评价改革关键在人(2)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进行科研评价改革宜缓不宜急。地区发展不平衡,人口众多,高校发展不平衡,高校类型众多,致使关乎科研评价改革的标准难以制定。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没有必要脱离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而一味夸大其负面作用。指责论文重数量的背后是对我国论文发表中的暗箱操作的指责,如低质量如何刊发于高等级刊物之类。有人会问:如何判定低质量论文?发在高等级刊物上的都是高质量论文吗?这两个问题其实涉及同一个问题,即如何把好质量关。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科研工作者自身的品德素养,比如审稿专家、责任编辑就不可以徇私舞弊,以次充好,搞坏风气。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评审立项,专家们务必站在全局高度,秉公无私,遴选出真正高质量的申报项目。关于学校年度考核,有人常说每年考核,压力太大,不符合文科科研工作规律,那么,将年度考核改为5年一考核,科研工作的指标该定为多少呢?笔者目前没有看到已有讨论中有人主动涉及此数据。所以,改革科研评价,关键还是在我们科研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和操守。

关于学习借鉴外国做法的反思。部分讨论者强调学习西方评价制度,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很容易忽略本国特点。外国科研工作者及其所处的社会文明程度、科研工作体系等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是否可以抽取其中的一点作为我国当前科研评价改革的参考,笔者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谨慎思考的问题。例如代表作制度,就需要考虑与之相关的系列问题,而非仅仅选取几篇代表作这些表面现象。况且代表作制度只是西方国家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一隅。经常看到有人撰文称西方国家评职称不重数量重质量,然而,读遍全文也找不到一个明确数据来表明西方国家是如何不重数量的!其实,冷静想一想,重质量不重数量,几乎妇孺皆知,何来西方作典型?国内高校职称评审要求提交8篇或10篇代表作,难道就有重数量不重质量之虞了?于理不通,令人费解。另外,如果说要改变“刊发在普通刊物上的论文质量未必就普通”的认定要求,那么,既然有人认为自己的成果很不普通,为何不投给相对应的不普通的刊物呢?这似乎不太符合常理逻辑。有时所谓的“不普通”只是反映了一些人的自负心理罢了。所以说,真正的改革不能再为投机者提供更大空间。真正的改革是为了挖掘潜力,释放活力,体现公平,激发正能量。因此,必须要慎之又慎。

有人建议:大力培养第三方评价市场,逐渐建立具有国际公信力的评价机构。首先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是:当前情形,如果有第三方评价机构,其有效职能是什么?给谁评价?评价为何?评价方的人员从何而来?归根到底,还是涉及一个根本性问题:人员素质的问题。所以,如果评价人员素质无法得到保证,所谓第三方评价也只是形式问题而已。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