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评价改革关键在人(3)

科研评价改革关键在人(3)

笔者以为,科研评价改革的关键在人,包括科研工作者、科研评价者以及科研管理者。只有处理好这些“人”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科研评价改革的功效。

科研工作者层面:建立科学科研观,树立良好健康的科研心态。科研工作者不能一味为了功利性目的从事科研工作,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从事科研工作,必须建立科学的科研观,从思想深处保证科研工作者实事求是地开展科研工作,而非为了数量,不惜各种手段炮制、抄袭、托关系实现个人论文成果的问世以及后续的获奖等事项。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等其他方面的正确关系,尊重科研工作规律,科学认识数与量的辩证关系,把科研融入生命,化为生活的一种方式。需要指出的是 ,当前对于科研评价中论文数量的抨击,一个主要导火线就是滥竽充数、投机之作太多。

科研评价者层面:公字当头,实事求是,树立威信。科研评价者要自觉维护学术公信力,实事求是,不徇私舞弊,不立山头,不划圈子,做好“伯乐”、“法官”的双重角色,营造公正、透明的学术氛围。科研评价者要有旗帜鲜明的责任感、使命感,让自己的评价首先经得起自己良知的考问,带头树立科研评价的威信,带头纯净科研生长与发展环境。学界之所以建议“第三方评价”,实质是将矛头指向一些不负责任的科研评价者。可见,如果科研评价者素质得不到保证,所谓“第三方评价”也是痴人说梦而已。

科研管理者层面:尊重科研规律,践行管办分离,全心全意搭建科研评价的阳光平台。科研管理者要切实认清自身职责,尊重科研规律,集思广益,制定科学有效的科研评价规章制度,做科研评价的组织者,而非科研评价的介入者;全力搭建科研评价工作的阳光平台,落实管办分离,让科研评价回归学术本位。例如,论文质量与刊物等级的对应度如何进一步完善就是一个问题:一篇刊发在CSSCI期刊上的一般作者的论文与名家、大师在非CSS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两者如何评价认定?一味以刊物及其等级来作为论文质量评价标准,过于单一机械。因此,如何改善刊物等级设定的良好初衷对于科研工作的复杂影响也值得进一步反思。

试想,如果我们的科研工作者自身、科研评价者以及科研管理者这些“人”都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进行科研评价改革的动机还会存在吗?没有这些人的品质和素质保证,再好的制度和做法都是枉然。科研工作者这个“人”为科研评价改革的对象——成果提供保证;科研评价者这个“人”为科研评价改革的过程提供保证;科研管理者这个“人”为科研评价改革的长期化、制度化提供保证。三“人”为众,众志成城,科研评价改革的蓝图就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