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发展的理念促进就业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就业来源于绿色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绿色化,而绿色就业能力又是绿色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更重要的是,绿色就业是新时期国民职业生活方式的追求。绿色产业与绿色就业是双向促进的过程。周亚敏等人(2014年)认为,绿色就业的内涵丰富,在环境维度方面,绿色就业必须是环境友好型的、环境可持续、节约资源的就业;在社会维度方面,绿色就业必须是体面的工作,能够为劳动力提供有保障有尊严的岗位;在经济维度方面,绿色就业必须是有高附加值的、能够创造收益的就业。
绿色产业发展是绿色就业之源。澳大利亚是较早提出绿色就业概念的国家之一。在他们的定义中,绿色就业:一是可以来源于在减少传统的“肮脏”行业(如铝冶炼)对于环境的副作用方面的创新。二是这些绿色工作被开发出来主要是为了解决与环境有关的特定问题。因此实际上,绿色就业一方面是来源于对非绿色(污染)产业的绿色化,另一方面是来源于全新的绿色产业。“十三五”期间,国家加强高能耗行业能耗管控,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鼓励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支持绿色清洁生产。这是第一类绿色产业。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术创新,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等。这是第二类绿色产业。在大多数情形下,绿色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是交织在一起的,共同创造新的绿色就业机会。
绿色产业发展需要绿色就业能力的支持。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都在于国民就业能力的支持,而就业能力赤字(或技能赤字)恰好是我国经济中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能力赤字的核心是能力存量与能力流量不足同时存在。就绿色产业发展而言,能力存量不足是指当前的国民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绿色产业或传统产业绿色化的要求。而能力流量不足则是指特定的就业能力用于工作时的实际水平不充分。培训开发和约束激励机制是解决就业能力赤字的两项最关键任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