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

2015—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2)

物价水平 增速下降,通缩抬头

2015年9月全球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长2.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8个百分点,主要是由发达经济体的通胀率下降引起的。新兴市场总体保持了较高的通胀率,部分国家通胀率继续上升,部分国家开始下降,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通货膨胀率总体保持稳定,仅从2014年9月的5.2%下降到2015年9月的5.1%。

2015年10月,美国CPI同比增长率为0.1%。食品价格增长下降与能源价格下跌是其主要原因。欧盟的消费价格调和指数(HICP)月度同比增长率从2011年9月3%的近期高位一路下降,至2014年12月开始负增长,2015年1月跌至-0.6%的近期最低点,此后有回稳迹象,2015年基本上在零增长附近波动,2015年10月同比增长0.1%。日本的CPI月度同比增长率从2014年5月3.7%的近期高点快速下降,至2015年9月,已经陷入零增长,且没有回稳迹象,通缩风险显著。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形势差异较大。中国和南非的CPI增长率下降明显,2015年10月,中国CPI月度同比增长1.3%,比上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南非增长4.7%,比上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印度的CPI增长率2015年10月回稳至5%的水平。巴西、俄罗斯这两个GDP负增长的国家反而出现了高通胀且通胀率不断攀升的局面,表现出典型的滞胀特征。

国际贸易 需求萎缩,量价齐跌

2015年国际贸易最大的特点是全球贸易额负增长。从2014年10月开始,世界出口总额出现持续扩大的负增长。至2015年5月,世界货物出口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达到-13.3%的最大萎缩幅度。此后的负增长幅度虽然有所收窄,但到2015年9月,月度同比增长率仍为-11.3%。

分国别和地区来看,只有越南等极少数国家在2015年保持了出口正增长,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出口绝对额下降。其中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进出口额的下降幅度略高于发达经济体。WTO的数据表明,2015年1—9月,美国和日本的累计出口总额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0%和9.2%,欧盟和加拿大分别下降13.5%和13.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中,中国、韩国等出口竞争力强的国家下降幅度相对较小。俄罗斯、印度、南非以及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出口下降幅度较大。

全球贸易额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贸易价格下降,这主要是能源和资源产品的价格下跌引起的。国际贸易负增长放缓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增大了贸易保护和货币竞争的风险。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