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爱才应严管

厚爱才应严管

战国“孟母三迁”的故事人人皆知,孟母为了教育好孟子,带着孟子由墓地搬到了市集,随后又由市集搬到了学校附近。孟母用严格的管教表达对孩子的深爱,最终培育出了一个载誉千古的圣人。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寄托着党建设国家,带领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重负。要激发干部的干事热情,充分发挥出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就必须从严治党治干,严管才是真正的厚爱,厚爱才应加以严管。

十八大以来,从“八项规定”到纠正“四风”,从“三严三实”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实施,从严治党力度空前。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党、治干成了今天治国理政的新常态。

首先,严管干部有利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我们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子孙的心愿。作为带领华夏儿女齐心前进的中国共产党,如果自身不谨,作风不严,则带领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会是一句空话。因此,从严治党的意义从民族复兴的角度来说,是民族的大幸荣幸,也是对包括广大党员干部在内的华夏儿女表达的最深沉最厚重的爱。

其次,严管干部有利于干部成长,寄托重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就领导干部的培养说过,我们国家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的花费要多得多,而更多的还是我们倾注的精神和精力。的确如此,每一名干部的成长和成才,无论是国家还是单位,甚至是每一个干部的家庭,都对我们的干部寄予了厚望,花费了不少的财力人力加以培养,使之能够承担起为人民服务的职责,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为民族出力做贡献。而从严治党的每一条细则规章,最终都要落实在党员干部身上,体现在党员干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准则》和《条例》之类的纪律和要求,不是束缚了党员干部的手脚,不是对党员干部的故意刁难,而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懂规矩守规矩,在法律的框架下,在道德的范畴里行事做事,真正地保护我们的干部,表达对党员干部的真切关怀。

第三,严管干部有利于防微杜渐,治病救人。俗话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些一句句的千古警言告诫我们,再伟大的人,再伟大的事业,都需要从一手一脚、一点一滴干起;每一个细枝末节,每一次出手迈步都足以成就一个人,成功一件事;也足以毁掉一个人,毁坏一件事。党员干部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在几十年的工作时间里面,如果缺乏严格的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仅靠个人的自觉和组织的信任就能“守身如玉”的想法肯定不切实际。“党纪”严于“国法”,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从严治党,从严治干,才会及时发现问题,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从而“治病救人”,让每一名干部都能长成一颗绿意葱茏的参天大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