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徐奇渊:从新常态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5)

二、新常态下的需求侧的新变化、新挑战和新问题

我们前面提到新常态下需求端有三个方面的新的特征:第一个就是消费,就是从原来的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转换到了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第二个就是投资,从原来的扩张性、粗放性、规模性的投资转换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第三个就是出口和国际收支方面,出口成本逐渐上升,原来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以及我们的“走出去”和“引进来”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三点新变化,以及提出来的新挑战、新问题,我们会发现需求端面临的很多矛盾,真正的根源性的问题还是落到供给端上。

1.消费

消费从原来的模仿型排浪式已经转换到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模式。在这个消费模式转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两个非常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是我们需要解决的。

我们把消费的商品分成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有形产品主要对应的是第二产业(制造业),无形产品对应的是服务业。

首先,我们来看有形产品的消费面临什么样的矛盾。我们觉得,主要的矛盾是供给和需求在有形产品的消费上有很严重的不匹配。2015年国庆节黄金周出国消费就达到了几十亿美元,仅仅在日本,中国的旅客在当地的消费就达到了1000亿日元。一个调查问卷显示,这些出国游消费中有6成左右都是商品消费。为什么要跑到国门之外去消费呢?一方面是跟我们的税制体系有关系,但是更重要的是因为消费者日益提高的质量和差异性要求得不到满足。比如说,好的化妆品,国内的企业能不能生产。再比如说,好的电子产品,像高级的电饭煲、马桶盖,虽然说很多是由国内企业生产的,但这个品牌、设计、研发都是由国外厂商来提供。所以,在有形产品的生产方面,我们国内企业能够提供的品质等都有一些不匹配的问题。虽然,一方面产能过剩,但另一方面还有很多比较高层次的消费得不到满足。这是有形产品的不匹配的问题。

其次,在无形产品方面,也就是服务业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供给不足的问题。这个供给不足我们在刚才也提到了,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卫生、金融业、公共管理、研发、环境保护等行业。为什么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呢?背后的影响因素是比较多的。比如,从央地之间的关系角度来说,对地方政府有一个考核,主要是GDP、财政税收等指标。而制造业(工业)和服务业之间的区别很重要就体现在对GDP的贡献程度是不是立竿见影上,体现在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是不是立竿见影上。我们知道,一个大型的钢铁企业带动的就业是非常明显的,是非常集中的,同时他能够产生的GDP、带来的税收都是非常可观的。所以,地方政府非常有动力有激励去发展扶持工业、制造业。另外一方面,由于服务业是分散的,像教育这样的行业,甚至是还要政府给一些补贴,所以服务业总体上很难征税,征税的成本很高。同时,服务业对GDP的贡献也不是那么直接和集中,影响也是从长期来看才会有的。所以,从央地政府之间的激励机制来看,与地方政府的激励相融的是支持一些大工业、大制造业企业。因此,第二产业在旧常态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那么,在新常态下我们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工业品部门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服务业部门供给不足的问题。我们最后都会发现,实际上主要不是需求的问题,老百姓有对高质量高层次的制造业产品的需求,也有教育、医疗、环保等需求,但这些需求因为供给方面的原因被抑制了,没有得到释放。所以,我们要从供给端来思考这些需求结构问题,让消费需求可以真正释放出来。

2.投资

以宏观经济学角度,从短期来看,投资是一个需求方,因为投资了以后需要购买机器、设备、厂房;但从长期来看,投资机器、设备、厂房以后,会形成一个生产能力,它就会变成供给方。所以,对投资的观察,我们要从短期和长期、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来观察。那么,投资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投资高度集中于一些基础设施、房地产以及产能过剩的行业,这些投资长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最后也形成了供给面的问题。从当时经济阶段来看,高投资率是非常有必要的,但在新常态新阶段背景下,高投资率不但是难以持续的,另外一些扭曲的投资方向也会对我们的供给面产生一些影响。投资需求的问题也是一个体制改革的问题,也是一个顶层设计的问题,也是一个供给角度的问题。

3.出口和国际收支

需求端的最后一个部门是国外需求。国外需求我们讲的是出口。加入WTO以后,中国获得经济高速增长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出口需求的贡献。加入WTO以后,中国外贸出口增速每一年都维持在20%到30%的水平。出口增速快,一方面可以带动出口相关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另外一方面可以带动相应的就业。所以,出口的高速增长是我们上一阶段经济增长能保持高速增长的背景。

但是,现在我们的出口部门碰到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劳动力的成本、资金的成本,再加上我们在环境治理方面面临的一些新的压力,包括我们的汇率这十多年以来一直是相对比较强劲的走势。所以,从总体来看,我们的比较优势可能在发生一些局部的变化,原来单纯依靠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之后的出口竞争力可能更多的要依靠我们的产品质量,还有产品的差异性、多样性,技术核心能力等因素。

责任编辑:张凌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