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大方略(2)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大方略(2)

摘要:十八大以来这三年,是中国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革的三年、中国社会精神状态重新振起的三年、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精确导航的三年,也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三年。

战略:如何建设这样一个国家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能否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坚持和发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完成,最终取决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方略与作为、能力与水平、信心与底气。

大国复兴靠战略,大国竞争比拼的也是战略。战略好则事成,战略优则胜出。“四个全面”就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战略构建。从十八大发轫,到2014年底,经过两年多实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跃然而出。它不仅描绘了美好的战略愿景,还勾勒出了走向未来的战略路线图。其中每一个“全面”,都是当前和未来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绝不是简单的话语排比,而是有紧密的内在联系,有严格的逻辑结构。简而言之是“一体两翼,三足鼎立,共同撑起小康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国家的发展水平就会迈上一个大台阶,我们所有奋斗都要聚焦于这个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不全面深化改革,发展就缺少动力,社会就没有活力。不全面依法治国,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不全面从严治党,党就做不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也就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这一战略布局,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这一发展动力、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政治保证有机联系、科学统筹起来,每一个方面都强调“全面”,并注入新的丰富内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明确了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总框架,既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民族、国家、人民合为一体的强烈使命意识和天下情怀,更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科学把握和自觉运用。

科学战略布局的推进有赖于科学的发展方式与坚实的发展实效支撑。发展不能想当然,发展更不能蛮干,必须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等发展规律。遵循经济规律,讲的是发展的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有快有慢是正常的,不能说只能加速、不能减速,这不符合经济规律。遵循自然规律,讲的是发展的可持续性,要始终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遵循社会规律,讲的是发展的包容性,让更多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中国社会60多年发展经验,深刻把握中国社会当前和未来发展大势,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用发展理念统领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用发展理念彰显价值、重申立场、宣誓决心,再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时代创新,开辟了当代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自己国家的战略定力与豪情来自充分的自信。我们目标明确、战略科学,又走在正确道路上,有资格自信、也有底气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饱含深情又无比坚定地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这是何等的自信!这种自信,体现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上,还体现在文化自信上。201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坚定这“四个自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