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权力收放的失衡

避免权力收放的失衡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会遇到诸多更为尖锐、更为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并相互交织在一起,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国家能力的强弱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是否合理,成为我国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美国学者福山在其《国家建构——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一书中提出:“国家建构与限制和弱化国家职能构成一对矛盾,把这对矛盾提上第一要务的位置,可能会使某些人惊呼为荒诞。在过去几年中,世界政治的主流是抨击‘大政府’,力图把国家部门的事务交给自由市场或公民社会。但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政府软弱、无能或者无政府状态,却是严重问题的祸根。”

奥尔森在其《权力与繁荣》一书中指出,“贫困社会的最大挑战不是资源的缺乏,而是它们很难组织大规模的活动,特别是政府活动。”相反,“东亚四小龙”等一些成功转型国家和地区,无一不是在政府转型和能力提升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避免跌入“低能力国家”陷阱,保证了转型的平稳和有序,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相当长的繁荣期。

何谓“低能力国家”陷阱

“低能力国家”陷阱是转型国家面临的一个最具迷惑性和最具危害的陷阱。20世纪非洲和中亚、南亚等地一些国家出现的贫穷、疾病、腐败、食品安全、毒品、恐怖主义,乃至社会动荡,大都是由于跌入这一陷阱所致。在表象上,这一陷阱集中表现为两个方面:

其一,“弱质社会”——社会秩序失常或混乱。政府的组织、动员以及应对变化的能力较弱,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经济社会问题,导致社会秩序失常或混乱。

其二,“低质市场经济”——市场经济运行质量较差,出现种种弊端。比如,价格、竞争等机制极不完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或扭曲,从而使国民经济陷入混乱。

社会转型对政府能力提出了挑战

在我国,由于整个经济社会转型是由政府主导的,政府能力状况成为国家有序转型和市场经济有效运转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取得飞速发展和巨大成就,政府发挥了至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政府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不足和欠缺,没能很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现在备受社会诟病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就是政府在这些领域责任和能力弱化的表现——政府在保护合约、惩罚合约破坏者以及应对负外部性中没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经济社会转型,本身就是对政府的一个考验,首先需要政府自身实现转型。由于转型是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经济社会结构、功能的分化与变动,必然要求政府的结构、功能以及作用方式和领域等随之而变化、调整,以解决在与市场、社会关系中出现的“越位”和“缺位”问题。如果变化、调整不能随之到位,就可能出现功能性障碍,也就是政府权力的调整与现实需求相脱节,制约了政府功能的有效发挥。

同时,公共权力的天然特性和市场机制内在的局限性。政府所行使的公共权力,具有寻租、过度使用等天然潜在缺陷。“绝对的权力引起绝对的腐败”。缺乏有效监督的公共权力,则容易引发腐败、渎职、不称职等诸多问题,导致政府能力下降。此外,市场机制具有内在的局限性。市场充分发挥作用需要一定的前提,如对现代市场体系的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有序性的要求。但这些条件很难得到完全满足,因而会出现市场失灵。

因此,经济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整个运行系统的转变,必然要求政府职能做相应调整。一方面,为了发挥市场的作用和调动社会积极性,政府需要调整自身的行为边界,退出一些领域,适当下放一些权力,消除公权对市场和社会发展的抑制因素。

另一方面,需要政府适当集中一些权力,强化其在市场体系建构、维护产权与契约、保障社会平稳运行等方面的职责,提升其治理能力,为市场配置资源提供健全的制度体系和公正的外部环境。这就意味着并非要求政府简单的退出,而是要求其“进退并行”,成为一个有为的高效政府。忽视任何一方面,都很难形成高质量的市场和社会运行机制。

然而,对于政府在何种领域以何种方式发挥作用、究竟该退出何种领域以及如何退出,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模式。进一步而言,政府简单放权或退出之后,并没有辅之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集权,会不会出现更为糟糕、更难控制的局面?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