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活动场所建设任务艰巨。全县5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中,面积最大的420平方米、最小的136平方米,还有18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未达250平方米的标准,不能满足党员群众活动需求。目前,仅需要建设和改造的村级活动场所资金达400万元左右。此外,全县576个村(居)民小组中,有活动室的仅占48%,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二)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从发展现状上来看,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24个,占48%。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13个;1万元至2万元的10个;2万元至3万元的2个;3万元以上的仅有1个,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薄弱。从发展结构上看,靠房屋、土地、经济林地出租的就有14个,结构单一,发展空间受限突出。
(三)党员管理难度加大。一方面,流动党员不断增多,全县流出党员数从去年的143人增加到今年的276人,并随着外出务工、经商等日益频繁呈上升趋势,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不到位,一对一联系难度加大,导致“去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落实、党费难收缴、作用难发挥”。另一方面,党员素质偏低,全县60岁以上党员有1365名,占19.9%,初中及以下学历党员3860名,占56.4%,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老年化趋势日益显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缺乏生机和活力。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农村党员和老党员基本属于文盲,老观念、旧思想根深蒂固,政策和法制观念淡薄,带头闹访、缠访、越级上访等现象时有发生,管理压力较大。
认真反思存在的问题,既有客观因素,更有主观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作为全县抓基层党建的“第一责任人”,对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存在重视关键点、轻视普遍性的情况,有时抓党建工作更注重在公路沿线、县城周边等条件较好的地方打造亮点、树立典型,对边远地区的指导说得多、做得少,关心重视不到位。二是缺乏创造性,欠缺新举措。对新形势下如何创造性地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考不深入,很多时候上面怎么说、下面照着做,党建工作按部就班没亮点、无特色,典型带动的示范作用发挥不好。三是统筹兼顾不到位。一方面,地方经济总量小、财力弱,很多时候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了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和民生保障上,对党建工作的投入不够,特别是在活动场所建设、村集体经济扶持等方面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另一方面,没能做到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在城市规划、对外开放、生态保护方面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贪大求快、顾此失彼的情况,反映出自己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还需进一步改进。四是基层党建考核体系不健全。对基层党组织的考核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仅限于听汇报、看台账、搞测评,工作实绩不能客观的表现出来,导致部分基层组织存在“抓与不抓一个样,干多干少靠台账”的应付心理,工作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运用乏力,奖惩机制不健全,不能完全发挥出激励先进、惩治后进的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