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爱心墙”克服“水土不服”?

如何让“爱心墙”克服“水土不服”?

近日,浙江金华的一面“爱心墙”火了,墙上挂满了衣物,还写着两行字:如果你需要,带走它……。4日记者从爱心人士处了解到,这面“爱心墙”投入已经有个把星期了,主要是希望让需要的人得到御寒的衣物而尊严不受伤害,近两天来由于天气寒冷,每天都有近百件衣物从墙上被人取走。然而,“爱心墙”在一些地区也遭遇“水土不服”,频频关停。(2月4日 中国新闻网)

应该说,“爱心墙”是一个非常好的慈善载体。一方面,通过“爱心墙”传递爱心,不需要任何仪式。这就满足了许多捐赠者“低调”的要求,也避免了繁琐、冗长的仪式剥夺受捐者自尊的问题。另一方面,“爱心墙”的参与性更强。与电视、报纸上上的捐赠活动不同,“爱心墙”上的爱心转移,看得见、摸得着,而且是零门槛,人人都可参与。因此,“爱心墙”的形式,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在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公民的慈善意识。

然而,“爱心墙”虽获得了无数的点赞,但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长沙市的“爱心墙”刚露脸,就被相关部门“叫停”;再比如,1月27日,湛江市第一面“爱心墙”建成,2月3日就宣告下线;目前,金华的“爱心墙”,也遭受了大量有违观瞻的非议。这让人不得不反思,形式上如此接地气的“爱心墙”,缘何频频遭遇“水土不服”?

其实,“爱心墙”频频碰壁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卫生的问题。虽然,在捐献之前,捐赠衣服都做过消毒处理,但长期暴漏在公共场合,供人挑选,也容易滋生细菌,威胁到受助者的健康。这一问题,在南方潮湿地区尤为明显。许多人因此望而却步。二是“有碍观瞻”。在地铁过中、过街地道里,建“爱心墙”,难免会影响通行和美观,主管部门屡屡出面喊停。三是爱心过剩。一些市民捐赠热情高涨,而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城市旧衣物的需求量却在萎靡,造成“爱心墙”衣服过剩,不堪重负。

那么,如何让“爱心墙”克服“水土不服”呢?我认为,首先,要爱心墙需要有硬保障。“爱心墙”是爱心传递的窗口,因此组织者必须要确保每一件衣服干净、卫生。否则,传递的就是发霉的爱心,过犹不及。可见,组织者要制定过硬的保障措施,确保每一衣服安全、卫生的交到需求者手中。其次是做好共享。在城市,爱心衣物供大于求,而在偏远地区却需大于供。这也造成了一些城市“爱心墙”的“衣满为患”。而要改变“衣满为患”就需要组织者做好共享。通过爱心墙收集爱心衣物,并将它转移到有需求的地区。再者,相关主管部门要出面协调,给“爱心墙”一个栖息之地。

总之,“爱心墙”是一个爱心的传递场,更是一项涉及供给、服务、保障的系统工程。组织者和相关主管部门,只有抛弃急功近利、照猫画虎的心态,认真组织、严密保障,“爱心墙”才能克服“水土不服”的烦恼!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