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省纪委通报了8起收送礼金方面的典型案件,警示、教育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年关过好“廉关”。(2月5日荆楚网)
中国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红包”是春节的孪生姐妹,过年了,长辈们总要给小孩子压岁钱,这钱用红纸一封,就叫“红包”。社会在发展,“红包”的寓意也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在官场,“红包”已经成为请人办事、领导下来、人际来玩的必备,显性的、隐性的,明摆着的、变了味的,层出不穷。
有的干部说“红包”防不胜防,有这样心里的干部还有一些基本的良知吧,至少知道“防”。但是有的干部对“红包”却是趋之若鹜,不但变着法送“红包”,还拼了老命敞开大门收“红包”,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见“红包”不办事,“红包”薄了办不好,收了“红包”不办事。群众有的称一些干部为“黑心狼”或就源于此。
与行贿受贿方式相比,收送“红包”行为往往利用过年过节等机会,穿着人情往来的“外衣”,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一些地方和单位奢靡享乐之风起于收送“红包”,一些领导干部的堕落变质始于收送“红包”。 “红包”倒是有了,钱物也有了,但是干群关系却疏远了,党性光辉和党员干部的形象被抹黑了。这是好多“红包”都换不来的。
2014年,全国开展了集中整治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礼金问题的行动,对领导干部收送红包礼金发现一起、纠正一起、查处一起,并重点查处自查自纠过程中隐瞒不报、收多交少、边交边收行为,从严查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行为。“红包”一度成为领导手中的“烫手山芋”。
但是,一些人舍不得不收,就有人投其所好变着法子送。电子红包、微信红包倒也与时俱进纷纷走进干部的收受行列。送的手段高科技也逼着收红包的干部随之科技化、技术化。红包隐形关键是干部们贪腐之心不死,真才是该打。
干部要真的有“红心”,思想干净了才能清正廉洁,自觉抵制公务活动收送“红包”现 象,拒收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管辖范围内的下属单位和个人、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和各种礼节。纪检监察机关切实履行好监督责任,一 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层层组织开展专项检查、集中检查活动,不仅要严肃处理收受“红包”者,也要严肃处理送“红包”者。组合拳下,也就不存在什么隐身的、 变形的“红包”了。不收了,别人也就不敢送,不会送,收送“红包”就会灰飞烟灭。
曾经的“黑”应该而且必须变“红”。清正廉洁是干部的起码职业和道德遵循,每一个干部都要遵守、严格遵守,不要伸手,谨记“伸手必被捉”。
【声明:本文系本网独家采用稿件,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邮箱:jst71ztz@126.com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