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节日综合症”影响了工作(2)

莫让“节日综合症”影响了工作(2)

节日综合症不能等到上班后再治

春节七天长假过后,各个服务岗位的工作人员都将面临一次集中性的“报复反弹”。城市交通、行政中心、家政服务等领域将会首当其冲。这其中,绝大多数是岗位用人荒的滞后补充。比如,水电装修工就在春节期间是难觅踪影,钟点工也是奇货可居,网购苦于没有快递员送货。甚至,连沙县小吃、兰州拉面等日常生活贴心的餐饮服务,也几乎要挨到年后才有。当诸多服务行业的工作者全员上岗之后,即刻迎接他们的,也将是一次量能不可小觑的“洗礼”。

这时,需要劳动者们以满血的归来、饱满的热情走上岗位,否则,将拉长需求者的哀怨。但在节后综合症的语境下,很多人还在吃喝玩乐上没缓过神来,有些则成了起床困难户。这种状态,不仅很难胜任节后所吞吐出的大量工作,更堪称是低端的生产力供给。

“要提供中高端供给”,不仅要有优质的服务质量,还要有摆脱节日综合症的懈怠和慵懒。这点,对于行政口的工作人员来说,尤其如此。中国的人情交往社会,口头上的感情交往,其信息传达往往具备增进熟络的功能。经过七天的未谋面之后,有些行政工作人员就忙不迭地说叨过年的趣闻感受,过了嘴瘾,却低了效率,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所诟病。

对于从事生产的企业来说,停工七天后,当务之急就是即刻开工。但考虑到职工们的节日综合症,有些企业则是对任务量有所保留,以此让职工状态进行缓冲、过渡。这种看似人性化的举措,有些是因为工序流程原因所导致,但也有些还是对节日综合症的让步和妥协。

上班后再对节日综合症“对症下药”有些迟。为防止节日综合症在上班第一天产生的消极效应,有些用人单位会提前一天发短信到职工手机中。短信内容既有节日祝福,也有温馨提醒,其用意还在于旁敲侧击“该收收心了”,提前让对方进行转换“角色”,关键是让其心理早些完成“焦虑到平静”的过程,从而可以满血归来,早点进入工作状态。

【启示与思考】

经验告诉我们,每年春节长假结束开始上班后,总有一些干部职工,仿佛忘了自己的岗位、职责和身份,不能及时地从“过年”状态中走出来,人虽然到单位上了班,但“心”仍在“过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上班不上心、出工不出力。有的人凑到一起神吹海聊,谈过年的感觉、外出的见闻、老家的风俗;有的迟到早退,即使坐在办公室里,也是萎靡不振、心不在焉;有的不能及时进入工作状态,该干的工作慢慢悠悠,急办的事情敷衍了事,问起来仿佛还有充分的理由:“年还没过完,着什么急呀”。

我们也承认,春节作为中国人传统习俗的重大节日,家人团聚、拜亲访友、看戏观灯、游山玩水,都是人之常情。而按照我国的传统习俗,过完了农历正月十五,才算过完年。这个传统在农业社会无可非议,因为天寒地冻,离春耕尚有一段时间,人们尽可以慢慢品味春节时家人团聚的温馨、友人相聚的欢乐。但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的是高效率、高节奏的工作环境,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事业单位,都有着繁重的工作任务,都面临着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因此,节日的结束,意味着工作的开始,这时就应该把“收心”作为“收假”的关键点和落脚点,尽快摆脱“过年”状态,迅速投入到工作当中。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意味着希望、意味着崭新、意味着开始。所以,无论我们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应该在假期结束时及时收心,把思想状态调整好,把作风纪律执行好,把规章制度落实好,把发展规划制定好,把过节时的兴奋转化为工作激情,把过节时的祝福转化为谋事的动力,真正使过年松弛的精神状态,转变为紧张的工作状态。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