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将全面建成中国新型社会保障体系

“十三五”将全面建成中国新型社会保障体系

2016年“两会”前瞻

“十三五”(2016-2020)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期与决胜期,也应当是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从长期试验性改革状态经过全面深化改革走向成熟、定型的决定性时期。为此,不仅需要统筹考虑、顶层设计、强力推进,而且需要理性思维、路径清晰且正确。“十三五”期间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就是具有先进的建制理念、明确的发展目标、完整的体系结构、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真正建成符合制度客观规律、适应中国国情的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一个公平取向、覆盖全民、保障适度、权责清晰、运行高效、可持续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的建成,必定成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郑功成:“十三五”将全面建成中国新型社会保障体系

一、重塑社会保障发展理念

1. 有必要为福利正名,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走上中国式福利国家的初级台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是人民的基本民生诉求,也是宪法赋予国民的基本权利;保证人民福祉不断得到提升则是政府的当然责任,也是执政与施政合法性的重要来源。社会保障制度的存在与不断发展,既源自人民的内生需求,也是国家化解社会矛盾、增进国家认同、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团结、实现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国需要的不是否定福利或反福利,更不是将福利污名化,而且应当承认福利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并本着积极、理性的态度来加快构建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当然,说福利是个好东西,并不是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好,就像人参是好东西但吃多了反而会损害身体一样,中国的社会保障也要符合国情并与所处时代保持适应性。因此,应当全面认识社会保障制度的完整功能与综合效应,坚定建设中国式福利国家的目标,并积极、稳妥地向前迈进。“十三五”期间让主要社会保障制度理性地走向定型,就是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百年基业奠基,也是为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福祉不断增长奠基。

2.牢固确立公平的价值取向,并将效率融入公平之中,以促进制度走向公平为首要任务。没有公平就没有现代社会保障,这一制度与生俱来的使命,就是创造起点公平、维护过程公平、缩小结果不公平。在“十二五”期间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初步普惠全民的条件下,促使其更加公平便成为“十三五”深化社会保障改革的首要任务。近年来中央政府重点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与全面发展,同时全面推进脱贫工程,它体现的是底线思维,奠定的是底线公正。但仅有底线公正是不够的,还应当尽快消除因制度分割带来的养老、医疗保险权益不平等与身份标识,并同步发展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事业等,使不同群体的社会保障权益走向相对公平。能否促进并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应当成为评价“十三五”期间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标尺。

3.牢固树立责任共担意识,构建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确保制度可持续发展。让人民过得一年比一年好,是政府工作的核心使命,而社会保障的发展则通常被看成是这一使命完成得好或坏的客观标志,国民福利的发展呈刚性增长态势,而政府财力却无法持续扩张,这一矛盾决定了必须树立责任共担的意识,在政府、企业、社会、个人之间构建合理的责任分担机制,尽可能地调动社会力量与市场资源,不断壮大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十三五”期间,既要在明确分责的条件下继续扩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公共投入,又要适度提高个人应负的责任,还要通过积极的财政税收政策与购买服务等方式直接调动社会力量与市场主体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制度发展的理性,避免不良的制度安排遗害子孙后代,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