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杰成:减轻城镇居民生活压力迫在眉睫(2)

胡杰成:减轻城镇居民生活压力迫在眉睫(2)

对经济社会风险的心理承受力

城镇居民对现阶段各种经济社会风险的心理承受力都很低,其中对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生活必需品价格过快上涨和自身收入下降的心理承受力特别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面临一系列潜在风险,如新旧发展动力接续断挡的风险、物价与经济增长难以平衡的风险、传统产业衰退导致就业萎缩的风险、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的风险等。

分不同人群看,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办事人员对生活必需品价格过快上涨的承受力最低;个人月收入3000元以下人群对自身就业受到冲击的承受力最低,1001~3000元人群对自身收入下降或增长放缓的承受力都最低;东部人群对自身收入下降或增长放缓、就业受到冲击的承受力都低于中西部人群;大城市人群和特超大城市人群对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自身收入下降或增长放缓、就业受到冲击的承受力都低于中小城市人群。

结论与建议

过去五年来,大部分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幸福感和安全感都趋向上升。目前城镇居民的生活压力主要来源于医疗、收入、养老等方面,他们对各种经济社会风险的心理承受力都很低,对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生活必需品价格过快上涨和自身收入下降的心理承受力特别低。就不同人群来看,“慢”生活质量提升、“高”生活压力、“低”风险承受力在一些人群身上体现出聚集性。从职业和收入结构看,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上升幅度较小,生活压力较大,对生活必需品价格过快上涨、自身就业受到冲击的承受力最低。从城市规模结构看,特超大城市人群的生活水平、幸福感和安全感上升幅度都较小,对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自身收入下降或增长放缓、就业受到冲击的承受力都处最低水平。

还有一些人群的生活状态特征较为鲜明。从年龄结构看,18—34岁的年轻人群生活压力较大。从文化程度结构看,本科及以上人群的生活压力相对最低,但五年来其幸福感和安全感上升幅度较小。

同时有一些较为意外的发现:个人月收入1001~3000元人群对自身收入下降或增长放缓的承受力相对最低,甚至低于500元以下人群。东部人群的生活压力低于西部人群,但他们对自身收入下降或增长放缓、就业受到冲击的承受力也低于西部人群。

基于以上调查发现和结论,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加强对社会底层的社会保护,防止社会阶层结构的断裂。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市场化和更深融入全球化体系的过程中,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低收入人群等社会底层由于在经济地位、抗风险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聚集性弱势特征,存在被进一步边缘化、导致社会结构断裂的风险。从短期看,这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从中长期看,这不利于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现代社会结构的形成,不利于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为此,应认真吸取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和教训,加强对社会底层的社会保护。从短期看,就是社会政策要托底,稳物价、稳就业、完善各种社会救助体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保障基本民生;从中长期看,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形成橄榄型的社会阶层结构,以及法治、公正、公平的现代社会秩序。

减轻年轻人的生活压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活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是创业、创新的社会生力军。现阶段我国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就必须充分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活力,特别是要为年轻人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土壤。然而,调查表明,目前18—34岁城镇年轻人的生活压力高于其他更高年龄层次人群,他们因医疗、收入、养老等一系列方面的日常生活事务而劳神费心。这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年轻人追求理想、勇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开拓精神和激情。为此,就有必要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减轻年轻人的生活压力。具体来说,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居住、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年轻人住得起房,子女上得了学,自己和家人看得起病、养得了老,给年轻人松绑日常生活的束缚,让他们更勇敢地去追求理想、开拓创新。

创新特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防范治理问题复杂化带来的风险。调查发现,与大城市人群和中小城市人群相比,特超大城市人群的生活水平、幸福感和安全感上升幅度较低,对社会不稳定、收入下降、就业冲击等经济社会风险的承受力更弱。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今社会特超大城市治理问题的高度复杂性。由于城市规模的巨型化、现代社会的流动性和开放性等因素影响,特超大城市面临的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国内和国际、经济和社会政治的风险因素大量集聚、彼此叠加、相互放大,防范风险的难度更大,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也更大,社会秩序总体上相对脆弱。应创新特超大城市社会治理,采取科学方式严格控制特超大城市人口规模,防止人口无序膨胀;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居民间合作互动的多元治理体系;加强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跨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作用,完善特超大城市日常和应急管理体系。

(本文为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社会调查课题成果,课题组长银温泉、李建新)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