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界:2016年中国经济将稳中向好

经济学界:2016年中国经济将稳中向好

摘要:“2016年将是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张立群充满信心地表示,2016年中国经济形势将稳中向好,增长水平不会低于2015年。

“两会”召开前夕,经济学界普遍表达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积极预期。2月25日,在京举行的“2016中国宏观经济高层研讨会暨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春季预测发布会”上,学者认为,随着“十三五”规划系列战略部署的逐步落实,中国经济将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结构调整稳定经济增长

根据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在此次会议上发布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16年春季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的幅度会明显减小,经济增长有望逐步趋向稳定。

“结构调整将逐步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龚敏向记者表示,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效应在三个方面不断显现。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有利于保持就业稳定。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2.4个百分点,达到50.5%,超过第二产业占比10.0个百分点。这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全年就业形势的稳定。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高于年初预期的1000万目标。

第二,投资结构调整有利于提高投资效率。过去几年,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不断提高的事实,不仅说明中国经济在结构转型过程中存在各种投资机会,而且投资效率也因民间投资占比的提高在不断提高。投资结构改善会成为今后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力量。

第三,制造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收入增长。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中国下一个阶段提升劳动生产率和重树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过去几年,对制造业中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急剧减速、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不断加速,都在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黄志凌例举的数据佐证了龚敏的判断。他说,高科技行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增速普遍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一倍以上。例如,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光纤光缆、锂电池、通信设备制造增速都超过12%,大幅高于工业整体水平,代表了未来产业升级的方向。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李琨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