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正圆中国梦》选载:“作为地缘政治大师的习近平”(2)

《习近平:正圆中国梦》选载:“作为地缘政治大师的习近平”(2)

美国露出利齿

2012年底在中国领导人换届前,美国“重返亚洲”公开亮相。美国更新和加强了在日本、韩国及太平洋美属岛屿上的军事力量,在澳大利亚建立新的海军陆战队基地,强化亚洲导弹防御系统,以削弱中国的导弹核力量的威胁。在西太平洋有美国的第七舰队,美国在靠近马六甲海峡的新加坡重新部署了战斗舰,可以随时封锁马六甲海峡这个“瓶颈”,中国90%进出口商品都经过马六甲海峡。

在海洋方向上,中国与日本在钓鱼岛(日方称尖阁群岛)以及与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在南中国海岛屿上存在争端。积累了几十年的问题在美国开启“重返亚洲”后显露出来,这并非偶然。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的李杰研究员在《环球时报》上发表文章说,“美国‘重返亚洲’政策的实质就是围堵中国”。

习近平在当政的最初几个月便宣布转向积极的对外政策。习近平决定了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第一次出访便去了俄罗斯,然后才去的美国。在2013年3月对俄罗斯进行的国事访问中,习近平与不久前重返克里姆林宫的普京总统进行会晤,双方谈了大约7个小时,并确定坚决推进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尽管此后的事态发展证明两国领导人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并签署了许多关键性协议,但没有提出什么新概念。

但在同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加利福尼亚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了8个小时的会晤,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中国的评论家并不隐讳,说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意图在于“避免历史上成长的大国与守成大国间冲突与对抗的怪圈”“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他们强调,“作为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及其坚定的支持者和捍卫者,中国没有向现行的国际秩序提出挑战”。

美国评论家的态度则带有更多怀疑色彩。颇具影响的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卡普兰在《世界事务》杂志刊文称:“北京明白,中国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强国,在破坏现存的国际秩序,但中国想赢得时间,暂时不想与在太平洋地区维护现状的美国发生直接的不妥协的冲突。中国还没有做好这种准备。因此,提出‘新型大国关系’,双方以某种方式解决军事关系中出现的问题而不发生冲突,但这种冲突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不可避免的。”

在西方享有广泛盛誉的美国政治学家约翰·米尔斯海默的新书《大国政治的悲剧》,也认为中美之间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该书以整章来论述“中美必有一战”,书中写道:“如果中国经济继续腾飞,那么中国将会在亚洲称霸,就像美国在西半球称霸一样。美会加大力量防止中国在地区称霸,而大多数中国的邻国如印度、日本、新加坡、韩国、俄罗斯、越南等则会加入美国阵营来共同遏制中国。其结果是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增大。总之,中国不太可能平静地崛起,未来美中两国在亚洲的竞争极可能引发军事冲突。比起1945—1990年的苏美冷战局势,美中两国之间其实更容易爆发战争。当然,核武器的存在可以防止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

在学者们高谈阔论针对中国的战争是否可能发生时,军事专家们正在制订更具体的计划,在专业刊物上登载关于具体战役的文章,还有未来战役的地图。2014年2月美国海军学院的《进程杂志》发表题为《遏制龙》的文章,建议沿中国海岸特别是在重要港口和航道上布水雷。一些美国专家还建议派遣特种部队帮助中国新疆的分裂分子。

习主席伸出的和平橄榄枝被拒,美国继续奉行对华遏制政策,除军事政治压力之外,还对中国经济施压。2012年11月,在重返白宫后不久,奥巴马便前往柬埔寨参加东亚峰会,并支持扩展“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没有中国参加)。继续积极在东半球建立庞大的水平更高的自由贸易区,但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排除在外,意在展开一场贸易战。

美国的经济贸易和军事政治行为,是针对中国的,也是对中国和平崛起的自然反应。美元不想与人民币或任何一种其他想成为世界支付手段的货币处于平等地位。中美之间的矛盾浮出水面,是不以白宫和中南海领导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美在全球和地区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还会日益增强,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从贸易、网络战到“软实力”,以及在热点地区有限的军事冲突。

在日益加剧的对抗中,美国在军事、情报、同盟组织方面都占有优势地位,美国的政治精英在与苏联进行的冷战中积累了大量军事和政治经验,近20年美国并没有中断在全世界进行局部战争。中国领导层缺乏这种经验,力避或延迟与美国针锋相对的冲突。也许大家都知道前不久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刊登的统计数据,从公元1500年起,历史上大约有过15次新兴大国的崛起,其中有11次与既有大国之间发生了对抗和战争。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