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女支书带出少数民族示范村 成乡亲心中"杰米拉"
提起新疆伊犁州伊宁县的李元敏,凡认识她的人都说,她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女汉子。李元敏所处的盖买村,是一个有3400人的少数民族村庄。村里有维、汉、回等多个民族。一个汉族村支部书记兼主任,在一个90%都是少数民族的村里,用短短几年时间,将这个最穷的村子变成“治村强村”示范村。李元敏也成为乡亲们心中的“杰米拉”——乐善好施、爱管“闲事”的好支书。2015年10月,李元敏荣登“中国好人榜”。
“‘杰米拉’是我的维吾尔族名字,村里人都这样叫我。名字是村里一位老爷爷给取的,意为美丽、热心肠。我的汉族名字叫李元敏,村里许多人都不知道我这个名字了。”新疆伊宁县盖买村村支书李元敏笑着说。
一个从山东来新疆伊宁县盖买村的汉族姑娘,怎么赢得了当地百姓的敬重?
1.汉族女支书把穷村变成示范村
2011年3月的一天,领导找到李元敏,让她当村支部书记,给了她一天时间考虑。当天晚上,她就把亲朋好友召集在一起,询问如何当好这个书记,最后的结论是:做一个为百姓说话、为百姓谋福利的人。第二天,她上任了,当时村里的账上没有一分钱,还欠账十几万元。面对棘手的一摊子,从来没当过“官”的李元敏能把工作干好吗?而短短几年时间,这个汉族村支部书记兼主任,在一个少数民族接近90%的村里,将这个最穷的村子变成了“治村强村”示范村。
整理机动地时,李元敏泼辣地将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全部收了回来,以每亩300元的价格分给172户没有地的青年,第一年就收入12万元。
通知村里4个沙场负责人到村委会开会,没有一个人来。李元敏就让人开着推土机,直接封了沙场的门,负责人急了,赶紧跑来。她重新和沙场签合同,沙场负责人拿着以前和村委会签的合同与她叫板,她说承包价格低得惊人,完全不符合法律程序,承包时的情况也没有公开,合同都作废。负责人只能重新和她签合同,由一年2万元的承包费,变成了一年15万元。
李元敏(右)经常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图片来源:新疆文明网
树立起村干部的正气之风,做廉明公正的好干部,也是她的首要责任。一天晚上值班,李元敏发现两个村干部喝酒玩扑克,当着看热闹的60多个村民的面,她把两个村干部赶回了家;村里妇女围满了办公室,“村干部办计划生育光荣证还要小费?”她当即清退了拿小费的两名村干部。因为这些事,村民们开始对李元敏肃然起敬。
李元敏在村里贴出了她手写的“招贤榜”,中专毕业后吐尔汗江·库尔玛西原本在家放羊,现在当上了宗教协管员;大学生村官温切木·努尔买买提担任村党建宣传员兼报账员后,村里账目三年一分不差。
农村低保能否真正发到最困难的农户手中,也是一个十分敏感且容易得罪人的事。2012年,李元敏召开村民大会,让大家公开评议哪些人符合低保条件。结果28个人被淘汰下来,另外28个确实困难的人享受了国家这一惠民政策。
李元敏说,她要把村里做的所有事情都公布出来,只要识字,都知道村委会什么时候进了多少账,什么时候为什么事情出了多少钱。她把所有的权,都放给百姓。“村民们有钱了,更要重视文化建设了。”于是,李元敏就组织了5支足球队;修建了塑胶篮球场;俱乐部、舞厅全部免费开放;村里的泥巴路变成了沙石路,柏油路也有了;40盏路灯让村里晚上亮堂起来;500平方米的农民俱乐部,更让大家叫好。
几年来,她走进了盖买村的千家万户,踏遍了盖买村的每个角落。李元敏说,村子成了示范村,她的压力也很大,只能更好地做实事,为大家服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