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如同寻医祛病,镇乡干部是主力。如何找出“病根”,祛除“穷病”,充分发挥镇乡“主治医生”的作用,除了精准问诊,笔者认为还要开好三剂药方。
强化基础,开好“固本方”。基层党组织如同一个人身体的根本,固本培元,才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着重村干部的培养,要把退伍军人、回乡创业青年、经济能手等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可以采取指定镇干部和现任村干部为后备干部的帮带培养人,推行后备干部带薪试岗制度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干群月月见面会、双亲(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干部当亲人)、全程代办等工作,对上及时反馈群众意愿,对下及时解决群众困难,不断保持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好主心骨作用。推行农村党员与本村群众结对子活动,一起想办法,破难题,共同创业致富。此外,还要强化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不能单纯地搞资金帮扶,要结合产业特点,转变旧的作坊式、速成式、封闭式的做法,通过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形成规模化、持续化、可操作化的现代村办企业。
提振精神,开好“养气方”。《黄帝内经》中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精准脱贫,困难群众是主体,提振他们的精气神,对能否成功脱贫至关重要。除了加强产业技能、前沿资讯等培训,还要多给群众点“心灵鸡汤”,即多介绍成功创业的经验,打消他们的畏惧心理。利用农村酒席等人群集中的机会,以小品、快板、钱杆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致富点子、政策宣讲寓教于乐,引导群众拧成一股绳,团结拔穷根。利用“农家书屋”、“党员群众之家”等载体,开展党的政策、法律法规与道德伦理读书活动、法律与道德图片展等,增强群众法制与道德意识,促进智力脱贫。还要在群众中挖掘先进典型,树立创业夫妻、励志家庭、金点子等先进典型,营造“比有榜样、学有模范、赶有标兵”的良好氛围。
保障长效,开好“制度方”。“穷病”不是阑尾炎,可以一次性治愈。这还需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防止“病情”反复。要加强镇乡党委、政府与各部门、各村的协调配合,增强贫困现状监测与分析,保障政策的落实、服务功能互补及整体优化。建立目标责任落实机制。实行“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保落地、保稳定、保创收”的责任机制。按照目标和任务要求,确定工作推进措施和责任,由责任部门组织落实。设立包村领导承包制、重点项目日报制,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要依托上级组织、爱心企业等,建立多种途径合作培养群众创业队伍渠道。制定相应计划,有重点地选送部分有意愿创业的群众等到进企业、进项目、进示范点跟班学习。按照各村的经济发展状态和人口基数,实行各有侧重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对有脱贫产业、资源相对丰富的村,要加大创收指标的权重;对兜底扶贫和异地搬迁的村,则要增加关爱孤寡和留守儿童力度、搬迁后创业扶持力度等指标考核权重。除此之外,还要将工作实绩与个人奖励挂钩,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干部给予奖励,重点选拔一批懂政策、察民情、点子多、会创业的优秀干部进入领导岗位。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祛除“穷病”,镇乡干部这个“医生”责任重大。要牢牢掌握政策这本“医书”,以党员干部自我要求当作“医德”,带着“精准”这个“听诊器”,认真问诊,针对开方,完成由表及里,标本兼治的诊疗过程。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