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分田:“现代新儒家”扭曲儒家思想(2)

张分田:“现代新儒家”扭曲儒家思想(2)

孟轲被尊为“亚圣”,而《孟子》是帝制法则的经典。《孟子》有一批制度性命题,诸如论证立君治民的“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论证君权天赋的“天与之”,论证君主独一的“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论证天下王有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论证治权在君的“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论证君为政本的“一正君而国定”,论证忠君孝父的“无父无君,是禽兽也”等。孟轲以“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论说帝位的传承,认为帝王权位的终极合法性取决于“天命”,无论禅让、革命、世袭,凡是“非天与”的都属于“篡”。这些命题所设定的政体形式和权力结构完全符合现代政治学的“君主专制”定义。《孟子》之所以成为帝制官方学说的主要载体之一,正是由于这个缘故。古人云:“孔子尊君,孟子尊道”,而孟轲之道“无害于尊君”。这个判断是正确的。

先秦儒家的核心要素,上承商、周,下启汉、唐,始终是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只要仔细比较一下先秦儒学、汉唐经学、宋明理学的理论结构和命题组合,就会发现:《孟子》的各种理论要素,包括“民贵君轻”与“民无二王”,不仅完完整整地保存下来,而且占据了官方学说和主流学术的地位。就连下令删节《孟子》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曾一度将“民贵君轻”书写于宫廷殿堂,还曾下诏称赞“孟子传道,有功名教”,并免除孟轲后裔的赋税。清朝的乾隆皇帝甚至自幼修习“民贵君轻”,多次撰写体认“民贵君轻”的诗歌文章,他下令编辑的《钦定四书文》收录了两篇阐释“民贵君轻”的明朝科举范文,收入《钦定四库全书》的阐发“民贵君轻”的著作更是不胜枚举。这也说明,“民贵君轻”并不违逆“尊者专制”,二者恰好相辅相成。

显而易见,“孔孟民主”是帝制及礼教覆灭之后冒出来的一种新说法。这一类说法的要害是变换儒家本质,扭曲儒家思想,打着“弘扬传统”的旗号,宣传所谓的“儒家宪政”。一些人甚至声称《孟子》的“民贵君轻”为“最高民主精神”乃至“世界民主论之先驱”。于是原本众口一词的“孔孟尊君”,演化为“孔孟专制”与“孔孟民主”之争。

“现代新儒家”的这种做法曲解了儒家的纲领、灵魂、精髓,悖逆了儒学的“圣道”、“王制”、“名教”。

(作者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