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重在扶心

精准扶贫,重在扶心

“十二五”期间,属于西部欠发达省份的甘肃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1+17”精准扶贫行动,脱贫攻坚迈出了坚实步伐,在甘肃发展史上谱写了崭新篇章。

毋庸置疑,近几年,甘肃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1236”扶贫攻坚行动、“1+17”精准扶贫行动,脱贫攻坚迈出了坚实步伐,有力促进和加快了甘肃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但是,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是甘肃省情的典型特征。放眼未来,甘肃精准扶贫的路径清晰,从2015年到2017年,集中攻坚,年均脱贫100万人以上,啃下大头和硬骨头;从2018年到2020年,巩固提高,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绝对贫困,消除整体贫困,所有贫困县乡实现脱贫,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以说,甘肃扶贫工作还有很长路要走,要“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眼下,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的关键时期,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如何确保攻坚目标实现?笔者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扶心”乃重中之重。

不难想象,心灵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表态。扶贫重在“扶心”,就是要给贫穷者信心和决心,给他们精神力量——精神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可以获得任何物质。在笔者看来,扶贫重在“扶心”,着重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

134

第一,帮扶者要有爱心和热心。扶贫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因此,帮扶者要有爱心和热心。有爱心,就是要带着深厚的感情从事帮扶工作,主动与困难群众“结穷亲”,把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想困难群众之所想,急困难群众之所急,忧困难群众之所忧,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来,做到扶贫精准到人、精准到户,达到“应保尽保、应帮尽帮、破除穷根”的目的和效果,让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真正得到保障,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关怀。有热心,就是要把扶贫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义务,满腔热忱地从事帮扶工作,把“要我帮扶”变为“我要帮扶”,主动、积极做好帮扶工作。有热心才持久,不会患“冷热病”,从而“一帮到底”,做到“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在实际帮扶工作中,如果帮扶干部有了爱心和热心,就能把“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理念融化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上,就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动力,一步步推进扶贫工作向前发展。

第二,被帮扶者要有信心和决心。俗话说:“人穷不算啥,心穷最可怕。”在困难面前,被帮扶者一定要有信心和决心。要看到、想到党和政府对扶贫工作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实际行动,一大批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这是信心和决心的源泉。被帮扶者有了信心和决心,就更有拼劲、闯劲和心劲,就能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和党员干部的具体帮扶下,自强自立,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经过二三年的苦干实干,就能摘掉贫困的帽子,消除贫困的根子,过上幸福的日子。反之,如果被帮扶者缺乏信心和决心,胸无斗志,怕苦怕累,一味靠政府救济和别人施舍,就会懒散成习,成为扶不起的“阿斗”。

常言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相信,只要帮扶者有爱心和热心,被帮扶者有信心和决心,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就一定能赶上全国人民“奔小康”的步伐,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