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总"刘祥国(3)

摘要:刘祥国是个老知青,他下过乡、养过猪、当过炊事员、做过煤炭工……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挣钱不容易。临危受命接过茶厂时,他便决心要做百姓喝得起的好茶。他坚定“诚信为本、仁义经商、先做人、后做生意”的经营理念,带动当地茶农增收的同时,让信阳毛尖茶远销海内外。用山西乔家大院的一幅对联来描述茶人刘祥国颇为贴切:“经商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真实”。2015年11月,河南信阳刘祥国荣登“中国好人榜”。

3.做诚信茶 “宁可拉棍要饭,绝不坑蒙拐骗!”

刘祥国做茶有个简单朴实的信念:诚信为本、仁义经商,先做人、后做生意。几十年来,他不仅为茶商提供足斤足两的茶叶,还在每箱多放半斤茶叶以弥补茶叶在运输过程中易碎的损失,为此他每年损失10多万元。刘祥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看到一斤茶叶卖几万甚至十几万元的做法,我不敢苟同,我觉得是骗人的,不诚信,而且那样做对整个茶叶市场发展不利。”

外商慕名到茶厂观摩学习。图片来源:信阳文明网 

2002年,山东省济南市的一家老字号茶叶经销商第一次与刘祥国合作,当时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刘祥国按照对方的需求及时把茶叶发了过去,年底时,济南客商还有四件茶叶没有销完,刘祥国在结算时主动提出把这四件茶叶退回,清明前后,换上新茶。对方想说却不好意思开口,可没想到刘祥国却这样主动而爽快。后来,这家老字号茶商与刘祥国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时至今日,刘祥国的“光州”信阳毛尖仍是他的主要货源。

“宁可拉棍要饭,绝不坑蒙拐骗!”这是刘祥国的口头禅,他认为,虽然时代在变,但顾客至上的传统不能变,只有这样才能有“回头客”,才能出效益。商海难免浮沉起落,但刘祥国的光州茶是越来越好。去年茶叶市场不景气,别家都出现了茶价降低、利润减损的情况,刘祥国的茶反倒是销售额有增无减,平稳增长。

多年来,刘祥国一心扑在茶事业上,一直很辛苦很累,很少有时间照顾家庭,谈及此,这个钢铁般的男人一度哽咽,“2000年我75岁的老母亲患上了中风,卧床不起,到2001年去世,作为儿子的我很少伺候在她身旁。后来,一直跟我创业多年的三弟也患上重症去世,我也很少有时间照顾他。”他说:“但我的家人却很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都知道只有我没日没夜的付出,才能做出好茶,才能对得起花钱买茶的人,我觉得所有付出也都是值得的。”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李琨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