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读懂这三句话

“十三五”规划读懂这三句话

摘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日前,“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洋洋洒洒八万字,各篇章都呈现出诸多亮点。其中,第一篇的第五章“发展主线”部分,虽然仅有三句话共三百余字,但被称为“发展主线”,也意味着这三百余字是“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主脉络。读懂这三句话,有助于理清“十三五”发展思路、抓住改革线索。

第一句话: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供给能力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目标层面,就是“十三五”时期的主线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实现供需匹配。这句话上承五大发展理念,结合经济新常态的现状,强调在兼顾需求手段的同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最终是为了满足有效需求。

第二句话:必须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加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力度,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完善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和机制,最大限度激发微观活力,优化要素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这句话着重于制度层面,如果把这句话首尾相连,可以简化为“用改革的办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中可以读到,发力供给侧,一方面要进行“制度供给”,也就是改革;另一方面要进行面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技术供给”,也就是创新。纵观“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结构,“创新”和“改革”紧跟第一篇“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之后,分列第二篇和第三篇的位置(第二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相比于“十二五”规划,两者被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

与去年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相比,“十三五”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由五项增加为七项,在其中位列第二的位置上,增加了“创新驱动成效显著”的目标,紧跟在经济增速的目标之后。五大理念中,创新也居于首位。创新能被置于如此高度,是由“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定的。要真正从供给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必须通过创新,这也是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内在要求。

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改革居于同等重要位置,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要任务一脉相承。当前,我国经济供给与需求错配的根源在于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以及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市场化改革受阻。供给经济学的核心思想萨伊定律,其前提就是要有一个有效的市场。也就是说,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重要理念,将通过更有力的制度创新在“十三五”时期充分落地。

我们看到,与“十二五”规划相比,“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第三篇“构建发展新体制”部分,新增了“建立现代产权体系”以及“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两章。建立现代产权体系其亮点在于国有产权交易、农村集体产权、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村产权交易等。同时,“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两章的内涵也更为丰富。国有企业改革、民间资本放开准入、土地市场改革、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等也将在“十三五”期间大力推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李琨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