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小平: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PPP大市场

焦小平: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PPP大市场

一、充分认识PPP改革的现实意义

PPP作为一种市场化、社会化公共服务供给管理方式,是一次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政府需求拉动为辅的体制机制变革,旨在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放宽市场准入,充分利用政府财政资源杠杆撬动作用,激励多种市场主体通过公平竞争方式增加、优化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与管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多样化高品质公共服务需求。

PPP改革是在公共产品服务领域切实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关于依法治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具体改革措施。在全面深化改革初期,它具有很强的引导性、牵引性和示范性,需要行政体制、财政体制和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协同推进。

首先,政府要转变职能,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法治政府和高效政府。在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凡是可以让市场做的,放手让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充当市场规则制定牵头人和监管者的角色,依法用“三个清单”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激发释放社会活力,引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利益链中的公众、企业和政府合作共治共赢。

其次,要加快现代绩效财政建设,把PPP项目支付机制与财政预算体制有效对接,建立一个规范、透明、可预期的投资回报机制,积极推进信用政府建设。对政府而言,PPP是一种政府购买服务行为,主要是一个财政问题,“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实现物有所值是政府首要目标;对社会资本来讲,PPP是一种中长期、分次回收投资收益的有偿商业服务,按合同约定获取合理投资回报是社会资本的核心利益。政府把项目有偿收费权、政府支出责任、资产开发收益等公共财政资源统筹纳入政府三年滚动预算和中期财政规划,是从机制上保障社会资本长期有信心投资公共产品服务的关键。

第三,要加快以市场和效率为导向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既要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放大作用,又要通过市场机制提高政府投资的有效性。PPP打破了公共产品供给单一垄断的“官办官营”局面,引进“官督民营”市场竞争机制,使政府投资管理关注点从重事前审批转向最终服务的品质和价格,从重项目建设转向全生命周期供应链的整体优化,从重项目前期融资转向项目产出和绩效付费。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权责对等、风险收益挂钩的交易机制,从机制解决了以政府主导项目投融资体制下的超预算、豆腐渣、建用不衔接等老大难问题,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规划和行业监管上,把融资、建设、运营等微观管理环节交给更擅长的市场去做。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