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传统社会的衰落抑或重构

“微信”:传统社会的衰落抑或重构

自有了微信后,“低头族”随时随地可见。大家见面时也在低头看微信,刷朋友圈。饭前先拍照,发朋友圈,饭后睡前也是各自看手机刷微信……似乎传统的社会结构发生了衰变。但正如一面硬币有两面,微信实际上也正在挽救传统的社会结构,并形成新的社会结构,从而积聚更多的社会资本,让市场经济具有更多的人性和资本。

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已经在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正在深刻地重构中国的社会,同时也在重构中国的经济。

重构社会,很容易理解。因为过去的社会,是高度稳定的社会,在那样的社会里,千里鸿书,往返10日,若要见面,至少需提前半个月,约好在某地点,在某时间,不见不散。见面后,往往要一起呆很长的时间。通常,访亲问友,一天是短的,有的需两三天,一周也很正常。后来电话普及了,大家可以电话先约好,时间压缩了好多天。手机普及了,短信、飞信、hotmail,让大家随时可以联系,随时可以见面。但是,生活节奏也加快了。过去在一起呆一天,变成了吃顿饭,过去见两三天的,变成了半天,过去见四五天一周的,变成了见一天。走亲访友也是如此,第一天亲切,第二天疲倦,第三天感觉要赶紧走。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每个人认识了更多的人,扩大了交往圈,重新定义了朋友和亲戚,但每个人的时间有限,交往的理由也有限。因此手机里躺着大量的联系人,没有时间打电话、发短信,也没有时间发邮件。但能够经常联系的也还是那些人,和过去没什么区别。

微信尽管依然是用手机在点对点的联系,但其增加的“微信群”和“朋友圈”这两个功能,彻底改变了人际的社会结构,让人从一对一的联系,转变为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

朋友圈。在朋友圈里,分享照片,好友都知道你在哪,在干什么。抒发感想、感叹,你的好友,都知道你在想什么。朋友圈点赞,朋友圈里的问候,随时随地让你感到一批朋友在关注你。有很多人,一有空就在刷朋友圈,一有东西就往那儿分享。快速的现代社会,朋友越来越多,但坐下来相互了解的机会和时间越来越少。中国人又不擅长一一深谈,相互了解机会就更少。但朋友圈,给你一个随时随地展现自己的平台,好友也随时随地可以关注到你的一言一行,即使是多年的好朋友,也能发现很多新鲜的元素。这种平台性的交往,让人与人之间产生了非线性的立体的联系。社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了非线性的开放社会的结构。

微信群。微信群是微信改变社会结构的又一法宝。在开放的市场社会里,亲缘、血缘的结构,因为人口的高度流动而淡化。很多兄弟姐妹,堂兄弟堂兄妹,表兄弟表兄妹,更不用说家族,一旦离开了家乡,联系就越来越少了。即使偶尔回一趟家乡,也不可能见那么多亲戚。同学也一样,过去是同学,毕业后各奔东西,几十年没有联系。高度流动的人员,让社会像流沙一样。而比较固定的单位结构,却因为纯粹的利益关系和等级化的科层结构而无法形成具有深厚感情元素的社会结构。微信群的出现,让人开始重新组合。亲戚好友组微信群,家族组微信群,宗亲组微信群,重新复活了传统血缘的社会结构。同学,几十年没有见了,但通过微信动员,可以在一天内找到一半以上的老同学,然后叽叽喳喳,就开始了新的互动。微信群面上的互动,和点对点私人的互动一起,激活了因“学缘”而形成的社会元素。最近几年,到处举行的同学聚会,并因此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聚会,可以说是新的社会结构的具体内涵。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