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劲波:制造强国 创新先行(2)

万劲波:制造强国 创新先行(2)

以新发展理念为要求促进制造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关键是培养更多人才,培育更多未来产业,创造更多新就业岗位,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纵向流动。

从趋势看,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正在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内地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正由价值链中端向更高端攀升,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基础支撑的现代服务业正加快发展,打造更具创新、创业能力的新经济,是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柱。

技术创新都会经历起步、成长、成熟和衰退,必须持续进行迭代更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关键是培养更多下一代研发人才、企业家和高技能人才,培育更多未来产业,创造更多新就业岗位,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结构,促进社会纵向流动,避免进一步积聚结构性风险。在科技与经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要求下,政府要统筹考虑当前发展的资源基础、约束条件和结构布局能否支撑未来的制造业创新发展。

在“四个全面”新格局下,制造业发展不能任性了,要融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结合结构性问题采用“非对称”战略调整资源配置方式,统筹考虑“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及国防、生态文明建设、共享经济”的“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构建全国互联互通、跨部门的专业化制造业创新网络,能及时提炼重大、紧迫的科技创新问题,引导高校和研究机构提高创新供给和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引导地方有针对性地建设适应当地资源基础和比较优势的技术创新体系,精准进行结构调整和创新布局,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

以系统集成的改革措施优化制造业创新区域布局

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创业、生产消费匹配起来,组合利用政策工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协同科技创新、产业、人才与教育等专项规划的基础依据。大都市区要素集聚,要率先加强改革措施系统集成,强化制造业创新的内在联系,从源头减少规划执行落实的冲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创业、生产消费匹配起来,组合利用政府采购、公私合作、市场培育、技术标准等政策工具,平等保障各种所有制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目前,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载体,国家正在抓紧筹建大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集群基础设施,一批基础前沿研究和重大战略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与此同时,发改委等部门正加快推进“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等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北京、上海作为创新发展先行者,正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必将牵引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加快创新经济的发展步伐。重点区域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将支撑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国家已经明确要求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制度层面要加快推进制造业知识技术的标准化,提升知识创造、积累、分享和转移转化效率,加速传统经济的增效升级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集聚成长。对内提高科技创新及双创平台体系的连通性,改善区域创新环境和创新创业生态,打造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若干世界级创新集群,全面提升创新经济发展能级和水平。对外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深化双边多边国际产能合作及创新合作,在全球吸引配置更多高级要素参与到创新体系中来,提高制造业创新力、生产力和竞争力,提升中国品牌认同度,开拓国际国内新市场,涌现一批国际品牌,显著提升国际分工地位。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