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西游记》中的宗教关系及成书背景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西游记》中三教争胜的一面。历史上三教争胜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思想理论的交锋,而不是诉诸武力。徐文长曾经讲过一个笑话,他说有一个庙,在这个庙里,三教的圣人都在,结果来了一个秀才,他就把佛搁在边上把孔圣人搁中间了。过一会,来了一个道士,他说岂有此理,把孔圣人搬开,把老君搁在中间。又过了一会,来了一个和尚,又把佛搬中间了。他们搬来搬去的,把三尊像搬得残破不堪。这时正好天上开大会,佛、老君还有孔子的神灵一块搭伴走,路过这座庙,进来一看,哎呦!怎么成这样了,这个佛就长叹一声说,本来我们三个一点矛盾都没有,就被这些人给搬弄坏了。这段笑话说明,三教一方面是合在一块,另一方面又有一些摩擦。比如,元代,成吉思汗非常信道,当时丘处机在胶东半岛了,成吉思汗在阿富汗,成吉思汗特意派专使来迎请,于是丘处机写了下《长春真人西游记》。等到到了忽必烈的时候,又开始信奉密宗,就把全真教降为二等,喇嘛变成了一等。到了明代的中期,就是《西游记》问世的时候,恰好发生了一场比较严重的儒道争胜的事情。当时的嘉靖皇帝信道信到了极端,他一生提拔了三个道士位列三公,三公是最高等级了。当时把很多佛寺要么改为道观要么给拆了。等嘉靖皇帝一死,到了隆庆年,又把道士整治得够呛,佛教立刻扬眉吐气。也就是说在嘉靖到隆庆年间,有一场佛和道的争胜,宗教生态有了戏剧性的变化,并且这种情况也反映到了《西游记》中。
我们还是从孙猴子的师父说起,孙猴子的师父有两个,一个是唐僧,一个是须菩提。须菩提从历史上来说是佛门人物,但是小说把他写成一个道士的样子。而且更有甚者认为,大圣弃道归佛、改邪归正。《西游记》的作者最后写定这个书稿的时候,其实他是倾向佛教的,尽管孙悟空前面那师父尽管神通广大,这个作者也认为他是旁门。孙大圣修行完了,仗着本领大闹天宫,在全书作者来看,这是他整个人生修道过程中的一个弯路,后来认了新师父去取经,最后成了斗战胜佛,改邪而归正,这是全书的一个调子。
那么在其他方面,关于佛和道谁更高明,也有很多表层性的描写,简单来说《西游记》里写了很多佛、菩萨、仙。那么谁的神通大,太明显了,佛门要高半头到一头。比如,镇元子地仙之祖的人参果树死了,谁都没招,观音拿净瓶杨柳枝往上一洒,这个树马上起死回生了。如果观音也不太灵了,如来就出来了。除了表层还有深层,有几个典型的案例,车迟国大家有印象吗,在车迟国有三个妖怪,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这三个大仙也没祸害老百姓,闹了旱灾人家还求雨了,唯一有点问题就是压制佛教,让和尚们给他们去当民工盖房子,但是孙悟空把三个妖怪都剿灭了。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三个妖怪都是道士,而且里面有的描写对道教有极大的不敬,孙悟空在跟三个道士交手之前,带着猪八戒和沙和尚到道观里偷吃贡果,还让猪八戒扛着三清像放到了五谷轮回之所。
还有求雨这一段,道士一念《五雷天心正法》后,立刻把四海龙王拘来了,这时孙悟空原神顿出说,哪一个家伙敢给他下雨我老孙在此,这下好了,都不敢下了,这明显就是要讲佛优于道。再比如,比丘国这段写道士蛊惑了国王,告诉吃一千个小儿心肝可以长生不老,太恶了。乌鸡国也是道士谋权篡位。这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道士作恶,僧人伸张正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