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应“知礼守礼”

干部应“知礼守礼”

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人没有礼仪,是不能在社会及家庭立足的。普通人尚且如此,而“干部”是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员,就更应该知礼守礼。对干部个人来说,礼仪是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的外在表现;对国家来说,礼仪却是生活习惯,品德的反映。

礼仪是普通人修身养性、持家立业的基础,是干部干好本职工作、管理服务社会的基础,以礼待人应该成为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礼仪比能力和学识更重要。如果每一名干部都能做到以礼待人,举止得体,彬彬有礼,谈吐高雅,党和政府形象就会就会大大提升,赢得群众的信赖、理解、支持。反之,如果干部言语粗鲁,举止失度,接待群众冷若冰霜,就会有损党和政府形象,就会和人民群众越走越远。

242_副本

“礼仪是个人、组织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集中体现” 。我们生活在重形象、讲礼仪的时代,形象良好,是秀外,礼节得体,是慧中,仪礼并重,方能秀外慧中。所谓:“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适当的礼仪既尊重别人同时也是尊重自己的体现,能够提升人的涵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沟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对内可融洽关系,对外可树立形象,营造和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进而有利于各种事业的发展。

礼仪包括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礼节等各方面,它贯穿于日常工作及生活的点滴之中。我们在工作生活中一些看似稀松平常的举动,或不经意间做出的行为可能正是不符合礼仪要求的,比如,穿戴与干部身份不适宜的服装、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在会场任意接打手机、公交车上不主动为老人让座等等,正是这些被人们认为稀松平常的事却体现出一个人的涵养来。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干部知礼节、守礼节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认同和亲近,无形之中会拉近同他人的心理距离,特别是和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也能够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相反,若不注重这些细节问题,傲慢无理,就可能使人民反感,甚至会使干群关系恶化,导致脱离群众。所以,干部应该知礼节,在把握原则问题的前提下还应注重礼节,并尽可能地遵守这些礼节。

唐代孔颖达说:“中国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个社会便越和谐、安定。如果我们每一名干部都能知礼守礼,并去带动、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做到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愉悦,而国家、社会更多一些有序与文明,整个社会就会更加和谐稳定。从这一点讲,礼仪对社会有着政治、法律所没有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重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社会对礼仪的作用看轻、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认真建立一套现代文明礼仪,并倡导干部带头知礼守礼,共建和谐社会。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

网友之家栏目投稿邮箱为:jst71ztz@126.com,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责任编辑:李丹华校对:于川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