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荣:让初衷良好的政策“带着温度落地”

范荣:让初衷良好的政策“带着温度落地”

连日来,深圳市的“禁摩限电”专项整治掀起了不小舆论波澜。不少快递小哥“无辜躺枪”,更是引得网购族们纷纷声援。点赞叫好与抵制反对交织杂糅,纷纷扰扰的舆论场让人莫衷一是。

客观地说,深圳方面的政策初衷并不难懂,某种程度也是在回应民生诉求。毕竟超标电动车、黑摩的“横行”马路已不是一天两天。其红灯随意闯、道路随意穿的“任性”,不仅扰乱着道路秩序,更给公共交通增添了诸多安全隐患。而且,其出行“一窝蜂”、走哪停到哪的“风格”,也让城市形象大打折扣。对此,社会有观感,市民有苦衷,从规范交通秩序、保障公共安全的角度看,开展集中整治很有必要,无可厚非。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能以牺牲公共秩序为前提。电动车、摩托车能够便捷人们生活,但这并不构成其可以横冲直撞、违法乱行的理由。城市的舒适度,首先是一个整体概念,应当兼顾到更多人的具体诉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禁摩限电”更像是一种倒逼举措,提醒我们的公共交通还有很多不到位之处,我们的一些产业比如快递业还需要走出“草莽时代”,走向转型升级。只有把这些更系统更长远的工作做扎实,城市治理才能跳脱出非禁即限的单向逻辑。

也要看到,“禁摩限电”初衷虽好,但之所以闹得沸沸扬扬,问题很大程度是出在了沟通交流上。城市治理的每一项决策,都是关乎市民生活的大事。尤其当下,社会愈发多元多样,不同群体间利益分化明显,面对同一问题,必然会有不同声音纷至沓来。因此有关部门在出政策、作决策时,就需要更多围绕“人”展开,尽量平衡好不同人群间的利益诉求,尤其不能让政策的“外溢成本”挤压相对弱势的群体。而且身处大数据时代,政府要让政策推行有更多说服力,就要更多学会用数据说话,多引证翔实的统计,让人们真实地看到现实和潜在的危害,而不是简单粗暴“一禁了之”。

提升治理意识是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城市发展日新月异,诸如“禁摩限电”这样的现实困扰肯定还会越来越多,如何做好统筹兼顾,定纷止争,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智慧。在笔者看来,多些换位思考,少些“禁限逻辑”,让初衷良好的政策真正“带着温度落地”,大家才会自觉信服,主动配合,逐步形成内生的新秩序。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