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灾后重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实践(3)

芦山灾后重建: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实践(3)

五、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决胜建成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核心就在全面。这个“全面”,就体现在不让一个人、一个地区掉队上。芦山地震灾区要以恢复重建作为新的起点,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在重建中,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恢复重建的根本出发点,最大限度集中资源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城乡居民住房、公共服务体系恢复重建进度始终快于灾后重建平均进度。震后10个月,625户政府“兜底”扶持特困户入住新居;震后12个月,4482户困难群众得到政府“一对一”帮扶搬进新家;震后20个月,8万多户农房重建完成并陆续入住;震后32个月,33000多套城房重建全面完工,同步完成近17000户棚户房改造。建成后的城乡居民住房均达到抗震设防标准和“三避让”要求,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恢复重建以来,灾区党委政府一手抓重建攻坚,一手抓脱贫攻坚,通过实施工业强市行动、生态富民行动、交通会战行动、城乡提升行动“四大行动计划”和“五个一”帮扶机制,精准推进脱贫攻坚。灾区每一名因灾受伤致残人员都得到妥善安置,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多、资金量大、涉及单位众多,钱的问题始终引人关注。雅安探索建立起市、县、乡(镇)、村(居)联动,以组织监督为主体、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为支撑的大监督格局,强力推进“阳光重建”“廉洁重建”,特别是专门出台重建政策、资金、项目、监督、企业信用5套信息公开方案,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始终坚持务实重建、节约重建、廉洁重建,不乱铺摊子,不搞形象工程,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灾后恢复重建的战场,同样是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转变工作作风的考场,检验并彰显着党员干部队伍的本色。灾区创新群众工作法,实行市级领导“包县联点帮扶”、市级部门“联村帮户”,270余名市、县领导干部联系143个乡镇(街道),6400名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帮扶21万重建户。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脊梁”,百姓的“主心骨”。成千上万灾区人民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转化为凝心聚力、感恩奋进的强大动力,通过一封封感恩信、一幅幅感恩画、一首首感恩歌、一座座感恩碑,抒发着他们对党、对祖国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

(执笔: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赵周贤、徐志栋,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游承陆、罗勇)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