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避免三个问题

王淑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避免三个问题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社会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信仰,是民族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维系的精神命脉,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凝神聚气,是避免我国社会价值混乱、平稳实现社会转型的思想保证。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克服“双盲现象”、“鸵鸟心态”和“社会的负面瓦解”。

防止“双盲现象”

在市场经济社会,社会成员在职业和收入及其财富的经济变量、个人声望和社会地位及其教育和社会关系资源等社会互动变量、直接拥有的权力或间接支配社会权力的社会互动变量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形成了不同的社会身份和群体。处于不同社会阶层和圈子中的人们,因志趣、利益相近或趋同而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现实社会生活的阶层性及其价值观的群落特征,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不能忽视不同社会身份中人群价值文化的同质性,也不能无视不同社会身份人群价值文化的异质性,要根据不同社会身份人群价值观念存在的思想症结进行分层的针对性的价值引导,断不能把社会成员“异质性”的思想问题简单地“同质化”。简而言之,就是要重视当代“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价值差异性,不能简单抽调不同群体的价值个性问题而笼统地进行整体划一的宣传教育。

在“新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思想价值传输主体、方式、渠道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社会,思想价值观念不仅庞杂多元,而且人们思想交流方式的交互性、即时性和分众化,要求我们变革过去“你说我听”的一对多和点对面的传统价值教育方式;网络价值信息话语权的去中心化和价值信息需求的个性化,无不表明现代价值观教育的平等性和多样性;网络价值信息传播的非线性化和碎片化,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契合人们随处阅读的学习方式,把需要宣传的理论和大道理用短文、博文、评论等形式表现出来,在价值观引导的说理中,注重其通俗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为此,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建立平台化、群落化的非线性的网络价值观教育的新思维,遵循网络空间的虚拟世界价值观教育的规律,解决好数字移民的教育者,面对数字原生代的教育对象时媒介素养的本领恐慌问题,防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用力错位。

避免“鸵鸟心态”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需要避免 “躲开或绕开社会焦点问题”只看“天花板自说自话”的“鸵鸟心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能无视当代社会思想领域存在的 “三交”和“三多”现象。一方面,我国当前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关键期,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出现的交流、交融、交锋而导致不同价值观较量的加剧,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与教育,面临与多种价值观的博弈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多变的态势所呈现的价值冲突与价值无序,引发了人们价值观的思想混乱,增加了人们价值选择与判断的困难,亟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和统领以促进社会价值共识。显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社会价值整合的重任,不能仅局限于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般理论及原则要求的认知教育,更要解决好人们思想中的各种理论困惑、社会焦点等问题,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需要直面核心价值观涉及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而不能绕开问题进行隔靴搔痒式的泛化教育。

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对社会成员理论与实践困惑和迷茫的焦点问题进行解惑释疑、价值辨析、价值澄清、价值疏导等,要迎着人们思想问题而上,而不是躲开或绕开人们的思想困惑问题进行空洞说教。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杨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