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衰中国经济只能是“过嘴瘾”

唱衰中国经济只能是“过嘴瘾”

一直以来,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就没有消停过。有名的专家和没名的学者时不时就会露一回脸,指摘中国一番,顺便刷一下存在感。尤其是去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和新旧动能转换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加之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且复苏乏力,热衷“唱衰中国”的人又来了精神。

近日,“金融大鳄”索罗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意识到无法承受大规模的失业,所以努力促使制造业的员工转向服务业。这会延迟金融问题的爆发,但是也会让危机的规模变得更大。虽然中国的服务业在不断进步,仍然无法弥补制造业上的损失。

很多媒体在报道这则新闻时,用“索罗斯再唱空中国经济”作为标题,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实际情况如何呢?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成绩单”已经出炉。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3月宏观经济数据中,多项指标明显反弹。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继续保持中高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7%,实现2015年以来首个连续回升。全国城镇新增就业318万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中国经济运行出现了筑底企稳迹象,释放出“回暖”的积极信号。

当然,与2007年相比,中国的整体经济金融风险呈现上升之势,例如市场和流动性风险、信贷风险和外部传染风险等。但一方面,中国在金融监管的能力逐步提高,而且中央政府有着充裕的财力和政策工具,使得短期内上升风险均在可控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实体经济企业资产负债率约为60%,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70%相比处于合理水平,同时中国正通过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市场化债转股等途径逐步降低杠杆率。

“经济新常态”下的大调整,有减(速度)有增(改革),既是新挑战也是新机遇。通过减速期间加速体制改革、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在大调整中寻求和孕育未来发展的生机,向着新发展模式迈进,这也是2016年作为“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的基本要义。

中国经济既不会因为唱衰而衰,亦不会因为唱多而多。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中国本身,都需要一个健康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的未来不仅取决于自身的政策和竞争环境,而且在于继续改革和创新。正如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从根本上说,发展的不竭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9亿多劳动力、1亿多受过高等教育和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是我们最大的资源和优势。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发展转向更多依靠人力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既是一个伴随阵痛的调整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升级过程。

鞋子是否舒服只有脚知道。“蛋糕”做得大而且分配公平,你我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走在“市场化”和“法治化”道路上的中国经济,还需要在乎“唱衰论”吗?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