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摘要: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根于党的指导思想之中,蕴育于党的性质和宗旨之中,体现在党的执政实践之中。动员全党启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寄托着人民的期盼,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履行对历史、对国家、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贯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基本原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一条红线,也是推动新的历史进军的力量来源。从实践论的观点看,树立发展思想很重要,践行发展思想更重要。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就指明了学习贯彻重在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的根本要求,点出了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所在。

一、 着力落地环节

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根于党的指导思想之中,蕴育于党的性质和宗旨之中,体现在党的执政实践之中。动员全党启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军,寄托着人民的期盼,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履行对历史、对国家、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人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受益者,是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于“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对于未来发展阶段人民福祉的增进,起着引领定向作用,明确了总的价值准则和评价标准。

认识与实践、思想与实际密不可分,但又属于主体活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存在形态。树立一种正确的发展理念,还只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起点,是发展实践的观念形态,还要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从观念形态到现实形态的转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思想的价值和理论的力量。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这就告诉我们,认识与实践、思想与实际是内在地统一的,但在现实中也存在着二者的分离、割裂甚至对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耳熟能详、传诵已久,但要使其成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自觉行动,成为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执政行为的最高准则,使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主人翁感,则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一些干部嘴上讲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心里想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以人民为中心,强调着力践行,要求落地生根,抓住了党治国理政的一个要害问题,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形成了决胜全面小康的实践驱动、实践标准。

着力以人民为中心的落地环节,就是不能只当作口号喊喊、话语讲讲、观点写写,而是要按照各地各部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按照“十三五”规划保证完成和落实,在这一过程中切实回应广大群众所需所盼。就是各级领导干部不能把应尽的职责任务当作新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是真正以人民为发展中心、利益中心、检验中心,真正实现发展为人民、利益属人民、检验由人民,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成为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过程。就是不能“规划规划、墙上挂挂”,“规划是一套、做起来是另一套”,而是要从根本上转变形式主义作风,使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成为坚持“两学一做”、牢固树立“三严三实”的重大实践。要在党领导发展的实践成效中,通过这样的着力践行,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立起来,成为活生生的发展现实。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体制机制的创新,也是人民利益的增长。2016年4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强调,“改革既要往有利于增添发展新动力方向前进,也要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向前进,注重从体制机制创新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这就表明,全面深化改革同样也要着力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落地生根。“两个有利于”要求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只有增添发展新动力,才能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经济物质基础,否则,社会公平正义、以人民为中心就会止于空谈或空想;只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才能健康持续,否则,大多数人民群众缺少获得感,终究要导致发展停滞,社会矛盾激化。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