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正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灵魂及与“以德治国”的关系(2)

覃正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灵魂及与“以德治国”的关系(2)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经济体制发生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发生深刻改变,利益结构发生深刻调整,与之相应,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深刻变化,开始出现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情况,也就是说,除集体主义价值观外,拜金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价值观等都有一定的市场。学界有人公然提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主张抛弃集体主义价值观,倡导个人主义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填补了6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没有提炼核心价值观的空白,形成了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的价值支柱。但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多数人认为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相提并论的,其实经过仔细分析,不难发现,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完全是等列的,其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由于集中体现了理论的抽象特性、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和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基本价值属性和理想价值追求,因而成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价值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

第一,从理论的特性来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更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所关注的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价值目标:“富强”对应经济建设的目标;“民主”对应政治建设的目标;“文明”对应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谐”对应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的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所关注的是公民个人自身行为规范层面,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唯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最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体现的是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这是因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特别是自由、平等、公正是人们最基本的权利与价值追求,因而成为各个时期哲学家们最感兴趣的研究话题。任何一个大哲学家都会花相当的时间与精力来探讨自由、平等、公正等问题。在哲学家们看来,“自由”在本质上是人的类本质的确认,“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平等是一种天赋的理念,人人生而平等;公正则是一个社会的良心,也是社会的底线;法治是社会秩序的保障,是自由、平等、公正的集中体现。相对而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就显得具体而实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表面上看来是相提并论,不分伯仲,实质上却不在同一个层次,可以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灵魂,换言之,没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没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过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外化或具体化。因为没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国家是不可能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政治目标的,个人也是不可能真正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

第二,从市场经济的本质来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集中体现市场经济基本精神的规定性。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以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为纽带的经济运行形式和制度安排。而商品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前提就是人的主体性的确立,没有人的主体性,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没有办法正常进行的。那么,人的主体性体现在哪里呢?人的主体性恰好体现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上。一是体现在自由上。具有主体地位的人一定是自由的人,自由是主体性的根本属性,没有自由就没有主体性。二是体现在平等上。具有主体地位的人一定是平等的人。平等主要是权利、地位、身份、性别的平等,而权利、地位、身份、性别恰恰是人的主体性的基本构成,可以这样说,没有平等就不可能进行自由的商品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而没有自由的商品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就不会有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因此,马克思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三是体现在公正上。可以说,公正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需品,没有公正的制度与秩序,人的主体性是很难体现出来的。四是体现在法治上。现代法治之所以需要,是因为现代法治是自由、平等、公正的体现者和维护者。没有法治,就不可能真正实现自由、平等、公正,正是因为有了法治,自由、平等、公正这些最能体现人的主体性的需要才不是奢望。所以,有人把市场经济概括为自由的经济、平等的经济、公正的经济和法治的经济,应该说这是很深刻的。

第三,从社会主义的性质来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体现社会主义内在本质的要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体现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内核、实践运动的指针、制度安排的灵魂、价值体系的逻辑起点。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平等、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前提和首要价值,是社会主义最重要的价值特征;而自由——“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则是社会主义的理想价值追求和共产主义的价值本质。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套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完整学说,它不仅鲜明地宣称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这一学说的价值主旨和根本价值追求,同时还科学地阐明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二是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三是注重教育;四是加强精神产品的生产。总之,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根本价值宗旨和价值追求,以对人的解放与自由的诉求为坐标,建构起了自己的理论大厦,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关于人的自由与解放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一种现实的社会运动,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存在的奴役、剥削和压迫等不自由现象的反抗,是追求自由的伟大事业。因此,社会主义必须高扬“自由”价值理想的旗帜。正如恩格斯所深刻指出的,“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可以这样说,“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的价值旨归和价值追求,是人的本质的最高价值体现,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规范所要体现的最高价值。

第四,从社会主义的历史来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曾经最为欠缺的东西。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不敢或不能正确地谈自由、谈平等、谈公正、谈法治,因为在我们的思想深处一直错误地认为,自由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谈自由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所以,当我们开始注意到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思想时,往往是去掉了“自由”二字的,“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一般都表述为“人的全面发展”。而丢掉了“自由”恰好丢掉了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思想的精髓。至于平等,我们虽然也时常谈一谈,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男女平等等等,但并没有真正做好平等观念的启蒙,平等往往停留在口头上,而实际上却没有真正实现平等,即使到了21世纪,人们的等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特权思想仍然挥之不去,有些地方甚至越发严重,到了阶层固化、等级森严的地步。公正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旗帜,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立足之本和首要价值,没有公正哪有社会主义?然而在相当长时期内,公正被曲解了,以为平均主义就是公正,结果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法治是现代社会的根本保障,没有法治的国家是不可能进入现代社会的,然而在十年浩劫期间首先被破坏的就是法治,最先砸烂的就是公检法。目前中国最欠缺的就是法治理念,中国要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任务是相当艰巨的。

第五,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内在联系来看,四者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一般来说,自由是人的内在本质,是人所追求的最高价值;平等要求自由是每个人的自由,不能只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自由,不平等的自由是特权;公正是自由和平等的平衡和统一,是将自由和平等结合起来的社会形式;法治则是公正的政治和法权形式。自由和平等是公正和法治所要成全和保障的根本价值,也是人类所追求的共同价值。高度文明的社会不只是富裕社会,更是自由社会、平等社会、公正社会、法治社会。有了自由才会有人格尊严,才会有创造活力;有了平等才会打破阶层固化,机会才会向每个人开放,每个人也才会“共同享有”各种权利和“人生出彩”的机会,才会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有了公正才会有和谐,才会有心情舒畅;有了法治,每个人的权利、自由、利益、安全才会得到保障。

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就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如果没有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不能保证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不能保障公民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因此,一定要弄明白一个道理: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念。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