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

郭凤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贯穿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各个环节,涵盖治党治国治军的各个方面,初步形成了关于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体系。

(二)提供了穿越发展陷阱,提升发展质量,破解发展难题的科学指南

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全新境界,不仅在于它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大创新,还在于它为我国在改革发展进程中穿越发展陷阱、提升发展质量、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科学指南。

大家都知道,治理国家不容易,治国难,治大国更难,治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更是难上加难。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想探索出一套好的治国理政的方略,也是非常困难的。

当代中国治理的难度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比如,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个超大型国家的治理;中国发展非常不平衡,是一个非均衡发展中大国的治理;中国时逢史无前例的历史大变局中,是一个巨量规模转型大国的治理;中国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却又正处在一个特殊时期,发展任务日益艰巨、内外压力不断增大,长期累积的矛盾问题日益集中凸显,是一个正处于突破各种发展障碍、向现代化艰难转进大国的治理。这是我们国家现在所处的时期,是突破各种发展障碍,向现代化艰难转进的时期。所以说,我国的治理,又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所进行的治理。从这些方面来看,治理中国这样的大国,确实很难。

因此,在当今中国的国家治理上,不仅有很多老问题,还面临着很多新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我国人均GDP达到 7800美元之后,开始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面临着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增长动力、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一系列转型升级问题。也就是说,虽然过去的粗放式发展也为我国的GDP增长有过贡献,但是现在需要转型升级,就要甩掉很多沉重的包袱,这也是不太容易的事情。

另一方面,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比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经济社会之间、城乡和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教育、就业、社保、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消除贫困任务艰巨,人口老龄化加快,资源紧缺和产能浪费、环境污染以及消极腐败问题严重。

这两方面的问题,也形成了我们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关系到发展的层次和质量,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因此我认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这些问题还是看得非常清楚的。习总书记明确指出,我国经济规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主要依靠资源等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和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

习近平还指出,不发展有不发展的问题,发展起来有发展起来的问题,而发展起来后出现的问题并不比发展起来前少,甚至更多更复杂了。这和邓小平曾经说的“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是同样的意思。习近平还指出,各种风险往往不是孤立出现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织并形成一个风险综合体。

所以,破解我们面临的这些发展的难题和重点难点问题,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

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上,从转方式,着力解决好发展质量和效益问题,补短板,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防风险,着力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三个方面,对破解矛盾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没有强有力的治国理政实践来推动,就不可能顺利展开并实现既定目标。而习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恰恰为我国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提供了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的根本指导思想。为什么这么说?我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我们提供了爬坡过坎的引擎。

我们如何爬坡过坎?怎么样转型升级?怎样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怎样决胜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上先后有三拨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试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但是多数都没有成功。第一拨是拉美国家,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40多年,还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陷入了“拉美漩涡”;第二拨是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等东亚国家,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30多年,仍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陷入了“东亚泡沫”;第三拨是突尼斯、也门、利比亚、埃及等西亚北非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20多年,也同样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陷入了“西亚北非危机”。这三拨国家,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实现跨越。也就是说,他们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却没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第一个原因是这些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阶段以后,明显地表现出创新动力不足,与此相联系的就是腐败现象严重,因此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就缺乏动力,并且也面临障碍。所以,在战后116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只有15个。而这些少数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恰恰是解决了创新动力不足和克服了腐败问题。他们的成功经验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在转型升级机遇窗口期,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尤其是法治创新,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通过强有力的国家治理,使社会既激发活力,又保持稳定秩序;第二点是通过强有力的国家治理,有效遏制了腐败,为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动力源泉。

可以说,腐败能挫伤老百姓的积极性,如果腐败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这个社会的发展动力也不能得到提升。因此,大多数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他们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基本上都很好地解决了创新动力不足和腐败现象严重的问题。

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就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强化国家治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再有,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关于创新发展理念、创新驱动战略等,必然为创新和强化国家现代治理、爬坡过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

 二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引领

无论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看,还是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看,中国的发展都到了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飞跃”,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的历史关口。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放缓,问题就出在质量上和效益上。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表面上是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是有效供给不足。有效供给不足是发展质量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变化和增长,需求变了,我们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也都跟不上。虽然产能很大,但一部分是无效供给和粗放发展,不单是老百姓需求那一侧的问题,更是生产供给这一侧高质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给不足。这就导致有效需求的严重外流,老百姓不信任国内的有些产品。比如,前段时间的毒疫苗、毒奶粉等相继出现,都给我国产品信誉带来不良影响,从而降低了老百姓在国内的消费需求,转而到国外疯狂购物。这就出现了有效需求的严重外流、严重外溢。

因此,习近平指出,我国是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但主要是低端产品和技术,科技含量高、质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并不多。我们既要着力扩大需求,也要注重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提供有效供给的意思。推进供给侧改革,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降低成本,降低能耗,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所以我们说,习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经济发展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上,为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问题,提高发展质量,从而真正地补齐短板、化解风险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余永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