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2)

关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2)

核心提示:当前,住房保障工作呈现出量大面宽,任务繁重的特点,与市、县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现有的人员编制情况不相适应,要把保障性住房这一民生工程办好办实,要及时充实管理机构专业人员,根据各县实际,适当核增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的专业人员事业编制数及骋用人员。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管理机构力量单薄,人员少

调研中发现市、县住房保障部门工作人员普遍偏少,有的县在编在职人员仅有2-3人。住房保障工作是新增加的职能,有的县由房产局(房改办),有的县由住建局承担所有业务,工作任务繁重,在项目实施和住房保障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人多职的被动局面,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廉租房的审核工作由于工作人员不足,审核工作有的还只是限于书面材料审核,尚未能安排出专业工作人员进行逐户实地取证申请人的申请材料的真实性。

(二)配套投入任务重,压力大

按照相关规定,地方建设廉租房资金除了国家和自治区补贴外,还要地方财政配套,并从土地出让收益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中提取资金,但从各地筹资情况来看,这三方面的资金来源在不少地方很难落到实处。一方面因为市县财政困难,无力配套;另一方面市、县住房公积金规模小,增值收益不多,加上各地土地出让金的数量也有限,对解决廉租房建设资金帮助不大,国家、自治区财政为每套廉租房补贴5万元,占建房成本的一半左右,如**县上级下达廉租住房资金指标2630万元,但在主体工程资金配套、道路硬化、附属设施建设累计投入地方配套资金已达2643万元,比例高达50.1%。建设廉租房投资巨大,尤其是地方政府投入比例大,给市、县(区)财政带来很大压力。

(三)各县发展不平衡,供需有差距

全市2006一2014年廉租住房申请5982户,建设5502套,其中建成入住3594套,在建1908套,尚有480套缺口;经济适用房申请3765户,建设3296套,建成1344套,在建1952套,缺口469套,总体上供不应求。但**县、**县的廉租房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如**县2014年永昌小区有969套投放社会,符合申购户数有671户,供求比例为1.4:1;**县目前闲置廉租房61套,在建的324套廉租房完工后房源更是充足,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对象在逐年减少。2012年申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家庭有199户,2013年124户,2014年71户。

(四)退出机制有待完善

我市目前没有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和个人收入申报机制,廉租户的“隐形”收入数据在动态变化,没有办法统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工作量大以及取证困难等原因,基层监管程序往往流于形式,廉租房承租人填报财产时,房产管理部门难以评估其真实性和全面性,导致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人租住廉租房。如某县调研组从部门提供的住房花名册中随机抽检20户,到其申报材料标明原住址、现住地及原住址和现住地周围住户调查了解,发现涉嫌不符合租住条件的现象的就占9户、占比达45%,群众意见较大。

(五)规划设计、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相当一部分保障性住房小区主要分布在郊区或城区偏僻角落,工作、就学地和居住地、基本公共设施与生活居住的空间分割,容易引起工作生活不便、治安等一系列问题,加上受资金制约,规划设计对配套设施建设重视不足,规划间衔接不够,保障房小区配套设施不健全问题突出,保障房小区周边市政配套设施未能同步立项和建设。

(六)后续物业管理有待完善

由于廉租房小区住户都是城镇困难家庭,廉租住房对象群体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上宣传不到位、住户不理解,大部分业主观念落后,用户对实行专业化的物业管理的作用不了解,总想只要服务不愿出钱,扰乱了正常的管理秩序,在小区物业管理上存在很大难度。如**县部分保障住房小区曾尝试业主委员会聘请物业公司进驻管理和小区业主自我管理等模式,但都因业主观念落后等多方面原因,欠费过多迫使物业管理终止,经济适用住房小区现只有鸿顺中央公园1个小区有物业公司进驻管理,且还是由开发商自行聘请的前期物业管理。

责任编辑:杨雪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