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图书室的定位不必“高大上”

社区图书室的定位不必“高大上”

作为居民身边的图书室,社区图书室离家较近,看书、借阅方便,服务灵活,本应该受到居民热捧。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福州许多社区图书室非常冷清,有时一整天看不到一个读者,大好的图书资源就浪费在被遗忘的角落,非常可惜。(5月27日北京晨报)

近日,社区图书室冷落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有对此痛心疾首的,有建议拓展服务功能,吸引居民的,还有要求图书馆改进工作,举办名家讲坛之类发挥辐射效应的,好不热闹。对此,笔者颇不以为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书柜、书籍早已成为寻常之物,电脑、手机也早已飞入百姓家,人们阅读的途径日益多元,纸质书、电子书、电脑、手机都成为方便快捷的阅读方式。同时,文化产品的日益丰富,也使得人们的阅读体验日渐丰盈,人们早已过了那种“多人传看一本书”、“饥不择食”的贫瘠阶段,而是变得多有选择,专业性、目标性日浓,阅读已然成为一种私人化的享受过程,对阅读环境也越来越挑剔,试问,是在舒适自如的家里读书,抑或是在宽敞明亮、琳琅满目的大型图书馆,还是在狭小、功能单薄的社区图书室读书,民众会有何种选择,不难回答。

再来看看服务范围。早晨上班族上学族离去,忙碌的喧嚣之后,社区往往剩下老人和孩子,即便有年轻人也多半在网上打发时光。老人们锻炼娱乐,照看孩子、买菜做饭、看病取药忙得不亦乐乎,再剔除自己订阅报刊、上网看电视的老人,光顾社区图书室的人实在有限。因此,一两个工作人员、几台电脑、一些常见书籍杂志,满足少数居民的阅读需求,足矣。

有人说,社区图书室应该延长开放时间,以满足孩子们放学回家读书的需要,这其实是混淆了社区图书室与托管班的性质。一般来说,社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已经身兼数职,若要承担起托管放学孩子的重任,不仅要加大房屋面积、设施等公共投入,其中的民事责任也难以厘清。依此类推,那些建议拓展服务功能,举办名家讲坛之类的意见,笔者认为,既无必要,也不现实,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热闹,混淆图书室的功能,其实是另一种浪费。

公共文化设施的设置,是一门科学。有的如动脉血管,粗大喷张,有的如毛细血管,细致入微,社区图书室的定位不必“高大上”,为特殊人群、需要人群提供基本的阅读服务、为国民阅读拾遗补缺,就是其存在的价值。一方面,社区要扩大宣传,提升服务,让冷清的图书馆发挥最大效用,另一方面,舆论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毕竟,社区图书室不是菜市场,也不是大型图书馆,适度的冷清未必就是一桩坏事,反而是社会进步的某种必然。那种一看见阅读二字就端出各种高端大气的理由,恨不得将大型图书馆的功用照搬、套用到社区图书室,实则是缺乏思考的人云亦云,脱离实际、不加分析的求全责备,也是一种教条主义。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