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是关键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是关键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

摘要: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束之高阁、无用武之地的“屠龙之术”,也从来不是只为少数人、只被少数人掌握的“贵族学术”。我们要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讲故事”作为基本方法融入理论宣传中,把厚重的理论和轻巧的传播结合起来,让马克思主义真正走进首都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灵深处,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 当前,抓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从哪里入手?怎么才能抓出成效?关键一点是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着力破解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问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当前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客观上也存在着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的问题。破解这一问题,一要强化创新性、防止“跟不上”。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如果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那么马克思主义可能就会跟不上时代、实际,就不能解决现实问题。我们必须始终把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理论工作“四大平台”的作用,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源流、基本原理、理论精髓、立场方法和发展成果的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阐释,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以重大项目和重点课题为引领,组织开展联合攻关、协同创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让马克思主义做到永远聆听时代声音,及时回应时代呼唤。二要强化导向性、防止“看不到”。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贯穿始终和全过程,体现到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等各领域,体现到学科建设、教材编写、学术评价、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各方面,体现到研究规划制定、课题评审立项、成果鉴定验收等各环节,推动首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让马克思主义不再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三要强化融入性、防止“够不着”。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束之高阁、无用武之地的“屠龙之术”,也从来不是只为少数人、只被少数人掌握的“贵族学术”。我们要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把“讲故事”作为基本方法融入理论宣传中,把厚重的理论和轻巧的传播结合起来,让马克思主义真正走进首都广大干部群众的心灵深处,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